使用大棚栽培枣树可以使鲜枣的成熟期提前40至60天,且在同一年栽植后即可结果。一亩地的产量可超过600公斤,第二年更是可以达到1500公斤以上。这是由于枣树具有当年栽植当年结果的特性,棚内温度的升高促进了根系的早期愈合和生长,进而加快了芽的萌发。此外,棚内的温湿度适宜,显著提高了坐果率,与之相比,露地枣树在干燥的气候中首次坐果的机会则大大降低。因此,大棚枣的果重和产量均优于露地种植的枣树。
可直接利用适合种植桃、杏及蔬菜的大棚,或新建一个长60米、南北宽8至10米的棚体。后墙应采用水泥块或砖体结构,厚度约为1米,棚体高度应控制在2.5至3米之间。
选择树体矮化、早果性强、果形大、丰产优质的品种,例如早晚蜜、六月鲜、大瓜枣、特大蜜枣和七月酥等,皆适宜于大棚栽培。
落叶后是栽植的最佳时机。栽前需挖定植沟,宽度和深度各为60厘米。沟内应铺上麦草或稻草,并施足有机肥,与土壤混合均匀后填入沟内,并充分浇水。选取根茎粗度在1厘米以上、根系完整的优质壮苗,定干高度50至60厘米,留2至3芽短截。之后,起垄,垄宽1米,垄高20厘米,按株距1米、行距2米的标准栽植,一亩地可栽333株苗。
栽植完成后,苗木在棚内自然休眠1至2个月,约在12月底至1月初施足底肥并浇透水,然后全棚覆盖黑色地膜进行扣棚。
扣棚时间一般在12月底,扣棚后约20至30天,可采用昼盖夜揭草帘的方式,创造低温环境以打破休眠。进入1月下旬后开始升温,白天逐步拉开草帘,温度控制应在不同生长阶段相应调整,包括萌芽前、抽枝展叶期、初花期及盛花期等阶段,确保每个阶段的最佳生长环境。
由于大棚的设计,前沿较低适合采用低干丛状形或开心形,后沿较高则可采用自由纺锤形或小冠疏层形。修剪以夏剪为主,主要摘心、抹除背上枝与剪除过密枝。冬剪则需短截发育枝,剪掉细弱重叠枝,并对结果枝和主干的旺枝回缩,以更新结果枝组,保持树体紧凑且矮化。
上一篇:冬枣种植技术及管理关键简介
下一篇:台湾青枣的生长环境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