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枣龟蜡蚧在各县市区的蔓延趋势愈加明显,对枣树的健康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树势衰弱,果实产量大幅下降,甚至出现绝产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市自1996年以来持续开展了为期四年的枣龟蜡蚧防治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治虫效果。
枣龟蜡蚧的卵在孵化成若虫后的4到5天会披上白色的蜡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层蜡质会逐渐加厚,增加了药剂防治的难度。因此,防治的最佳时机是在若虫披蜡前的3到5天内。由于该虫的繁殖速度极快,卵孵化成若虫的时间较长,防治工作要求在适当的时机准确施药。
我们选择的药剂应具备灭除初孵化若虫的效果,同时具有强效的杀卵作用以及渗透性,以确保对初披蜡若虫的有效防治。经观察发现,我市的孵化初期为7月5日至7日,盛期为7月12日至15日,末期为7月19日至23日,因而确定这三个时期为防治的有效窗口。1997年,我们在实验地区按照上述时间段展开了药剂防治试验,使用了40%水胺硫磷和害立平助剂,结果显示每枝段的虫口密度平均减少了96%。
在进行药剂防治的同时,我们选取了相同树龄和树势的枣树进行对比实验。实验中,每个试验点选择4株枣树,其中2株喷药,2株作为对照。经过一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处理后的枣树新生枣头数量以及产量显著增加,平均每株新生枣头为103.75个,较对照组的52.75个提升了96.7%。同时,永久性二次枝数量从7.75个增加到12个,产量由15.55公斤提升至40.75公斤,增长幅度达到了162.1%。
综合以上数据,枣龟蜡蚧的药剂防治在选药和施药时机上均取得了显著效果。经过防治,树势恢复与产量提高的成果表明,采用科学的防治方法是保障枣树健康生长的有效途径。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防治措施,确保枣树的高产与优质。
上一篇:冬枣嫁接后的养护指导
下一篇:荔枝一月育苗技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