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学名为Dimocarpus longan,又名桂圆、圆肉,广泛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此 fruit 的药用部分包括果肉、种子及其根和叶,具有利湿、通络、清热解毒和解表利湿的功效。
龙眼鬼帚病,亦称为丛枝病或麻疯病,严重影响了龙眼的生长和产量。受影响的幼叶通常呈现浅绿色且狭小,叶缘卷缩,导致整片叶子呈线状。随着病情加重,成长中的叶片会变得凹凸不平,出现波状形态,叶脉则显现黄绿色,并有不规则的黄绿色斑纹。严重时,叶片变为深褐色并畸变,导致病梢的叶子干枯脱落,形成秃枝现象。
病害表现尤为明显,新梢呈现丛生且形似扫帚,花穗则出现短缩或集中生长。病变花朵多显畸形,结果率低,所结果实小且果肉无味,致使难以食用。干枯的病穗往往难以脱落,悬挂在枝梢上,进一步加剧了病害的蔓延。
龙眼鬼帚病的病原为龙眼鬼帚病毒(Longan witches broom virus),该病毒粒体呈线状,大小约为12×1000(nm),通常在寄主细胞内生存。此病毒不仅影响龙眼,也会侵染荔枝。
病毒主要通过嫁接传毒,通过2年生砧木嫁接病枝,7到8个月后即可发病。种子也可能携带病毒,借此进行远距离传播。自然传播媒介主要包括荔枝蝽象和龙眼角颊木虱。由于幼龄树和高压苗对病毒的敏感性更强,很多品种如红核仔、牛仔和大粒等都受到感染,而信代本和东壁龙眼则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
为有效控制龙眼鬼帚病的蔓延,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严格检疫,防止带病苗木外运,减少病害传播。
(2) 选取优良母树进行采种或接穗,避免使用病树的接穗或高压苗木。
(3) 增加有机肥的施用,以增强树势和提高抗病能力。
(4) 及时防治荔枝蝽象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以降低病害风险。
(5) 对于轻度受影响的树木,应及早剪除病枝和病穗,从而减轻病态,延长结果年限。
通过以上措施,龙眼的种植和管理将能有效降低鬼帚病的发生,确保果品的品质与产量。
上一篇:蜜枣制作的工艺流程
下一篇:枣树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