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套袋保果技术近年来在荔枝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我省的妃子笑荔枝生产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技术的主要要点,以帮助果农提高效益和果实质量。
为了实现降低成本和提升收益,首先需要培养健康而强壮的果穗。果穗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果实质量和产量。以下是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几个要点:
在采果后,要及时施肥、合理修剪和防治病虫害,确保2-3次健壮的秋梢生长。特别是最后一次梢,每个枝条只留一条,以便形成强壮的结果母枝。
在11月中下旬,待最后一次梢成熟后,可进行环割,以控制冬梢的生长,促进短壮花穗的形成。当花穗抽出2-4厘米时,可以对大枝进行螺旋环剥。
每条结果母枝只需保留一条短壮花穗,其他的要全部疏除。待花穗生长到12厘米以上时,适当短截到10厘米左右,并留3-5条侧穗。
通过放蜂传粉、人工辅助授粉等方式,确保雌花授粉受精良好,以提升坐果率。
对于坐果情况不佳的树,要及时进行摇落残花,干旱时及时补充水肥,促进再生花的形成,以提高果实产量。
套袋操作是保护果实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套袋的具体要求:
最佳选择是无纺布制成的荔枝专用保果袋。套袋时间应在雌花谢后约20天,当幼果颜色由黄绿色变为青绿色时进行。
在套袋之前,清除果穗上过大、过小以及病虫害果,喷施一次杀虫杀菌剂与叶面肥的混合液后,再将保果袋套上。
在套袋过程中,确保树叶和枝条未进入袋内,袋内壁应尽量与小果分离,以避免影响果实发育。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若发现保果袋破损,要立即更换,以保证果实的有效保护。
在果实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为防止果实偏小,肥水供应必须跟上。在花穗抽生4厘米左右时,进行腐熟麩水的施用,每月淋施一次,直到采收。
每隔7-10天喷一次叶面肥,以促进果实的健康生长。
果实临近成熟时,蝙蝠会对果实造成严重损害,以下是防治措施:
定期对保果袋进行检查,发现破损要及时更换,以减少损失。
在果园周围挂设尼龙丝网,当蝙蝠飞入时可进行有效捕捉。
结合诱杀果害虫的灯具,采用电子灭蛾灯夜间照明,利用蝙蝠怕光的特性来驱赶蝙蝠。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荔枝套袋保果综合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荔枝的产量和质量,为果农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冬季枣树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下一篇:荔枝花芽分化的影响因素与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