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科协在创建科普示范基地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改良6年生的低产劣质荔枝上,通过低位嫁接引入优质品种,如桂味和妃子笑。自2000年以来,经过嫁接处理的荔枝树已开始开花结果。目前,化州市共有荔枝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其品种多样,其中有不少低产劣质品种亟需改造。为此,该市推广低位嫁接技术,成功转化了近1000亩的低产荔枝为优质品种,包括桂味、糯米糍和妃子笑。
低位嫁接是指在荔枝树的低级枝进行嫁接,而非在高枝上。其主要优势包括:
低位嫁接易于操作,成活率高。每年春天嫁接的苗木成活率可达90%以上。
嫁接一棵中幼龄荔枝树的成本不超过10元,经济实惠。
通常情况下,中幼龄荔枝树在嫁接后3至4年内可达到原树冠的大小,生长迅速。
通过早春嫁接,接下来的春季即可看到开花结果,3至4年后进入丰产期。
在2级或3级枝上进行低位嫁接可显著矮化高大的植株,便于管理。
通过嫁接技术,可形成规模化的经营格局,实现优良品种的统一。
在进行嫁接之前,需确保荔枝树的生长状况较为旺盛。嫁接前1至3个月应进行深翻施肥,深翻10至20厘米,施用农家肥。特别是在干旱天气下,还需及时灌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从而提高嫁接成活率并促进接穗的生长。
选择生长良好的幼龄果树的腋芽饱满的围条作为接穗,需在嫁接前24小时内剪采,并用干净的湿毛巾包好,防止水分流失和感染。若条件允许,最好在剪顶后5至7天再进行嫁接,以获取最高的成活率。
荔枝的低位嫁接最佳时机为“立春”至“清明”期间,这段时间嫁接的成活率较高,并且嫁接后的荔枝树可在次年春季开花结果。虽然夏秋季也可以嫁接,但成活率相对较低。
通过掌握上述荔枝低位嫁接的关键技术要点,农民们能够有效提升荔枝的品质和产量,为推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上一篇:金丝蜜枣加工工艺解析
下一篇:荔枝冷冻加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