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的保果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其实施措施需要根据荔枝果实的不同生长阶段而变化。这包括考虑树体生理规律、营养状态、激素水平与天气等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果实的健康发育。
在小果期,雌花谢后的幼果尚未并粒或已开始并粒,此时树体的营养和能量供应处于低谷,生理活性下降,根系生长缓慢,树体如同进入短暂的休整期。因此,及时补充营养非常重要,以促进细胞分裂,确保经过授粉的幼果正常发育,避免落果。
此阶段可以使用保果剂与叶面肥结合使用,同时防治椿象、蚜虫等害虫以及霜疫霉病、炭疽病等病害。施用沤制的粪水或花生麸水有助于进一步补充养分。当幼果达到黄豆大小时,树势逐渐恢复,生理活性增强。
在此期,树体的营养水平较低,光合作用不足可能导致落果,应适当增加有机营养和矿质营养的供应,以提高幼果的生长激素水平。避免使用高残留毒性农药,以免刺激幼果脱落。
当幼果达到花生米大小时,正值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前夕。在这一阶段,树体生长开始恢复,果实快速生长需要稳定的营养和激素水平。
在此时需要迅速供应营养,调节激素水平,确保幼果正常发育。此外,增加钙的供应以预防裂果。根据不同树体的情况可选择喷施全营养叶面肥或保果剂。
此时期,果实发育进入高峰,要求有机营养和矿质养分均衡供应。这时,如果树木经过环割或环剥处理,坐果激素水平将较为稳定。
当果实开始圆身,即果肉已经包过整个种子时,树体和果实的营养水平达到最低状态。这是果实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需要均匀补充营养,确保钾、钙等养分的供应,以促进果肉的迅速膨大。
在大果期,应特别注意防治蒂蛀虫、小灰蝶和霜疫霉病等病虫害。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果实损失。关键时期应定期喷洒高钾型叶面肥以及杀虫、杀菌剂,确保果实健康成长。
对于蒂蛀虫的防治,关注种子形成时、采果前20-22天和10-12天的关键时期,确保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荔枝保果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深入了解各个生长阶段的生理变化和环境影响,合理安排施肥和防治措施,从而保障荔枝优质的产量和果实的健康发育。
上一篇:设施栽培枣树的最佳品种选择建议
下一篇:枣树叶面施肥的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