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蝽象,广为人知的臭屁虫,是影响荔枝和龙眼生长的重要害虫。这种虫在我省的各个产区均有分布,成虫和若虫都能通过刺吸嫩梢、花穗和幼果的汁液来造成损害,导致被害部位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可引发落花落果现象。
荔枝蝽象每年发生一代。成虫在树冠茂密的地方避风而栖息,尤其喜欢在向阳的荔枝和龙眼树上或屋檐下越冬。随着春分的到来,虫子会重新活动并开始取食。在性成熟后,它们会进行交尾,并在交配后的1-2天内开始产卵,通常将卵产在叶背。每只雌虫可产卵5-10次,每次约14粒,排列成块。成虫在3月下旬开始产卵,但在4月和5月之间的产卵量最为旺盛。
卵期约为15天。若虫一般在4月初开始孵化,初出生的若虫会相聚在一起。到清明后,我们可以观察到若虫在花、枝梢和果实上进行刺吸。若虫的生长过程包括五个龄期,总共要经过约82天。在6月,新的成虫就会相继出现,到了七八月,绝大多数则已转变为成虫,成虫的寿命大约为310天。
为了有效防治荔枝蝽象,需要把握适宜的防治时机。第一次防治应在成虫未大量产卵之前进行,大约在3月中下旬,推荐使用90%敌百虫800倍液。第二次防治则应在卵孵盛期和若虫在3龄之前(尤其是在广州4月下旬或5月上旬),可用同样浓度的90%敌百虫800倍液或10%灭百可2000倍液进行防治。
当若虫进入5龄阶段,为了应对增强的抗药性,可考虑使用90%敌百虫晶体600倍液,或水胺硫磷800倍液,亦可选择其他菊酯类农药(如兴棉宝、快杀敌、灭百可等)1500-2000倍液。但需要注意的是,菊酯类农药对天敌的伤害较大,使用次数应该限制。此外,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以利用平腹小蜂等生物防治手段,特别是在树龄超过30年的大树上,因其枝叶茂密且树冠高大,喷药会比较困难,此时生物防治的效果更为显著。
上一篇:冬枣嫁接苗的培育方法探讨(上)
下一篇:6月份枣树与柿树的病虫害防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