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叶瘿蚊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的害虫,它对荔枝树的危害相当严重。幼虫会钻入荔枝的嫩叶中,导致叶片出现水渍状点痕,随后这些点痕会向叶片的下背部突出,形成瘤状虫瘿。这种害虫的危害使得受害的叶片扭曲、出现穿孔,甚至干枯脱落,严重影响了荔枝树的生长和结果率。
在广东,荔枝叶瘿蚊每年会经历7代。它们的幼虫在受害的叶片上越冬,而在2到3月份时,幼虫会入土化蛹。到了3月下旬和4月上旬,这些成虫会羽化并飞出土面,向嫩叶产卵,从而继续其危害。通常来说,生长茂盛、潮湿的果园,以及树冠下层、内膛和幼树的受害现象较为严重,而春季的新梢受到的危害则明显高于秋季的新梢。
为有效控制荔枝叶瘿蚊的危害,除了要做好苗木检疫、合理施肥和修剪外,还需采取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在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越冬幼虫入土前,以及3月下旬至4月初成虫出土时,可以使用48%乐斯本乳油100-150毫升与20公斤细沙混合,均匀撒在树冠下并覆土。此外,在新梢期,建议用48%乐斯本1000倍或者52.25%农地乐1500倍进行喷施,以有效保护荔枝树的健康。
上一篇:提升枣树接穗利用效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