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枣苗的繁育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接穗对于提高苗木的生长状况至关重要。接穗主要选用一年生的枣头枝和基部直径在0.5厘米以上的二次枝。嫁接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主芽的充实程度。然而,由于枣的主芽通常隐藏在叶腋中,因此很难判断其是否充实。若不加管理,接穗的利用率可能不足20%。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接穗的利用率可以提升至80%以上,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管理方法。
选择基部直径达到1.2厘米以上、高度约为1米的壮苗进行定植,行距设置为1.5米,株距为0.5米,每亩可栽880株作为采穗圃。在定植的第一年,避免修剪和定干,以保护枝叶,促进缓苗的生长。
为了确保苗木生长健壮,建采穗圃时应选择肥沃的地块,并在定植前进行土壤改良。在秋季,挖深、宽各80厘米的沟,表土和心土分开放置,经过冬季风化后,春季定植前将沟回填。回填时,表土需与腐熟的有机肥混合,施肥量为每亩3000千克。有机肥回填后要浇水,待土壤渗水后再填平,最后浇小水并覆盖地膜保持湿度。定植当年前期不必追肥,7月时可在每株上追施50克尿素,9月施入3000千克腐熟有机肥做基肥,并翻耕20厘米。定植第二年开始,每年进行两次追肥和一次基肥的施用。
枣树喜光,树冠内光照不足会影响枝条的发育,因此采穗圃应选择低冠的开心树形,确保每个发育枝能够充分接受光照。在定植的第一年不进行定干,第二年发芽前短截30~40厘米,疏除剪口周围的二次枝。发芽后,在剪口下方保留2~3个枣头,形成一层主枝并让主枝呈现50°的生长角度。
为了增强主芽的充实度,夏季需及时对枣头枝和二次枝进行摘心,疏除过密的枣头枝。每株保留3~4个枣头枝,在5月底时对每个枣头保留4~5个二次枝进行摘心处理。到7月中旬,对所有枣头枝上的二次枝进行摘心,修剪掉顶端的2~3节。翌春,发芽前剁留10~15厘米的枣头枝,将剪下的枣头和二次枝作为接穗,保留3~4个短桩。未保留的多余枝条可进行疏除,待苗木生长至一定长度后,按照之前的方法进行摘心,继续充实主芽。经过三年的管理,每亩可获得约3000条可用的接穗,育成约0.54公顷的枣苗。
上一篇:荔枝整果速冻处理技术探索
下一篇:荔枝树上的叶瘿蚊观察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