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蛀虫是一种对荔枝产生严重危害的害虫,尤其在挂果期间表现尤为明显。本文将详细介绍蒂蛀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以帮助农户有效保护荔枝果实,提高产量和品质。
蒂蛀虫在荔枝的生长过程中会对嫩梢、幼叶和花穗造成伤害。在幼果膨大期间,它们会侵入果核,导致果实掉落。而当果实接近成熟时,它们主要集中在果蒂取食,留下的虫粪不仅影响果实的发育,甚至还可能导致采收前的落果现象,同时严重影响果实的整体品质,最终影响产量和经济收益。
在广东地区,蒂蛀虫每年发生10到12代,其生长发育的最佳时间通常是在挂果期。卵期约为2至2.5天,幼虫期为7至8天,蛹期为7至9天,整个世代大约需要20天左右。成虫体积较小,飞行能力较弱,常在树冠内静悄悄地待着,并在夜间产卵,多数卵粒散落在果实的龟裂缝隙中。
为了有效防治蒂蛀虫,首先需要在第二次生理落果高峰后期开始进行虫情的预测与监测。应通过查找蛹的数量,掌握成虫羽化的比例。在达到40%至80%时,需及时喷药,以杀死成虫和初孵化的幼虫。
在选择药剂时,应选用具有较强触杀和渗透果皮特性的药剂。例如,可以选择农斯特(40%乳油)以1000-1500倍稀释,虫地乐(55%乳油)1500倍,或阿锐宝(4.5%乳油)1000-1500倍等。在喷药时,要重点喷洒树冠内的枝干和果实表面。
在第二次生理落果高峰之前和采果之后,不要随意喷药,而应采取如整改放梢、控冬梢和短截花穗等措施,以有效控制虫源。同时,务必保护天敌如寄生蜂和蚂蚁等,以维持生态平衡。
通过以上措施,农户能够在荔枝的挂果期有效防治蒂蛀虫,从而确保丰产丰收,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荔枝沤花的预防与处理办法
下一篇:枣疯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