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的丛壳属菌引起,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急性和幔性型。在嫩叶尚未转绿时,首先在叶尖出现黄褐色的病斑,随后病斑迅速向叶基部扩展,最终形成烫伤状的病斑。在严重情况下,整片叶子超过一半会出现大病斑,且健康部位与病部之间的界限非常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叶面的颜色会变为灰白色。
炭疽病菌通常以菌丝体的形式在树上的病叶中越冬,生存时间较长,也可以在地面的病叶残株上存活。该病菌在温度13至38℃的范围内都能发病,其最适宜的温度为22至29℃。通常情况下,夏季的新梢发病最为严重,春季的新梢次之,而秋梢的发病情况则相对较轻。且品种之间的发病差异显著,如糯米糍、桂味和怀枝等品种较容易受感染,而三月红、黑叶和水东等品种则相对较轻。
防治炭疽病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冬季清园是防治炭疽病的重要步骤,需遵循与霜霉病的防治措施相一致的方法,加强管理,减少病源。
在已发病的果园中,建议选用0.5%至1%的尿素与70%甲基托布津800至1000倍的混合喷施,每7至10天进行一次,若遇雨天则需根据病害的发生情况增加药剂的使用频率。对于未发病的果园,可以将防治与霜霉病的方法结合,在花前使用600倍的氧氯化铜进行预防喷药。
上一篇:荔枝花期沤花的主要成因分析
下一篇:香甜清脆的秦酥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