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梨种由北京市林业局于1999年从韩国引入,并在黄垡苗圃定植。它的亲本组合为丰水×晚三吉,并于2002年获得北京市的正式审定。
此品种是韩国培育的砂梨系统大型果梨,生长势强,呈现半开张的树姿。其特性包括形成短果枝和腋花芽的能力,花序中通常有7至9朵花。叶片呈宽椭圆形,边缘带有小锯齿,颜色为浅绿色。一年生的枝条为黄褐色,皮孔密集且较大。果实圆形,果点小且稀疏,平均单果重为500克,最大可达800克。果皮薄,果肉乳白色,石细胞较少,含汁量高,食用率达到94%。
该品种的座果率高,丰产能力和果实品质都相当优良,果实表面由鲜黄褐色转为浅褐黄色(套袋后)。在黄垡苗圃,花期通常在4月中旬,果实在9月上中旬成熟,比韩国品种提前约15天。值得注意的是,此品种抗黑星病和黑斑病的能力强,花粉量大,适合作为其他品种的授粉树,但不适合用于甘泉梨的授粉。
然而,如果施用过多氮肥或树势过强,可能会导致烂果现象,因此要加强成熟期的判断,确保果实不因过熟而出现蜜病。同时,若结果过多会导致树势早衰,因此需要加强疏果。在北京地区,幼树在第二年开花,第三年开始结果,平均亩产应控制在2000至2500公斤左右。采收后的果实在冷藏条件下能延长贮藏时间。
由于植株生长势较强,因此在种植时要合理安排密植,每亩定植45至111株。
虽然此品种适合作为其他品种的授粉树,但不能作为甘泉梨的授粉树。
在定植的第一年,需要施足基肥,并在前两年内确保肥水供应充足,促进树冠的形成。结果后,需加强肥水管理,尤其要多施有机肥,施用量达到每亩5至10立方。
及时拉枝以改善树体的通风和透光条件。
进行高接树种植后,第一年应及时拉枝并增强树势,至第二年可形成花芽。
果实采收后,应及时补充氮肥,采取叶面喷肥和根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
必须实施果实套袋管理,并需注意观察,防治黄粉虫、梨木虱等害虫入袋。
此品种非常适合在北京地区栽植,能够有效发挥其优越的果实品质和丰产能力。
上一篇:毛叶枣果脯制作工艺探讨
下一篇:包装焦枣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