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就开始引进日本砂梨品种,但至80年代末仍未能形成大规模的种植。其主要原因在于对日本砂梨的生长结果习性的认识不足,传统的直立栽培方法未能发挥其独特优势,导致了早落叶、树势衰弱、果实小、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在日本,超过90%的砂梨采用棚架式栽培,这种方法最初是为了抵御台风,后来逐渐被发现具备多方面的优势,最终取代了传统的直立栽培方式。
采用平面化树形后,阳光照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对花芽形成和果实发育极为有利。此外,这种方法不仅改变了传统短枝顶花芽结果的模式,还使得长枝腋花芽成为结果的重要部分,花芽更加饱满。这些变化显著提升了果实的内在品质。在设施栽培环境下,这种优势更为明显。同时,棚架上的大多数果实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确保了光照条件、养分供应和水分输送的均衡,最终使得果实的尺寸均匀,外观优良,极大地提高了商品价值。
棚架式栽培能够有效缓解树体早衰,并促进无公害果品的生产。由于幼龄枝组是主要的结果主体,定期更新枝组并严格控制负载量,使得树势更加强健,从而显著提升了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也缓解了树体早衰的问题。
虽然日本的梨棚架式栽培通常在5至6年后才进入大量收获期,但如果适当增加栽培密度,并在栽培过程中合理培养主枝,同时利用辅养枝进行结果,可以实现早期丰产的目标。
棚架栽培可以将梨树控制在适当的高度,这为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有助于机械化作业。这些优势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南方某些气候条件对砂梨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上一篇:梨果套袋技术的应用与优势分析
下一篇:刺梨罐头制作工艺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