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梨病是我国各个甘蔗种植区域广泛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对甘蔗种苗造成显著影响。该疾病不仅会导致蔗种无法萌芽,还会使贮藏的蔗种腐烂,因此被视为影响甘蔗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感染凤梨病的甘蔗种苗被切开时,可以观察到切口的两端呈现红色,并散发出类似凤梨的香味,这就是该病的名字由来。随着病情的发展,切口处逐渐变黑,并会出现许多黑色煤粉样物质。到了后期,整个茎部也会变黑。最终,种苗的薄壁细胞被完全破坏,留下的只有类似头发束的维管束,形成空腔。
凤梨病的初步感染源主要来自于带菌的土壤。大分生抱子在土壤中能够存活长达四年,并在适宜条件下从蔗种切口处产生初次侵染。此外,小分生抱子非常容易萌发,通过风、灌溉水以及昆虫进行传播,造成更为严重的重复感染。长期低温和高湿是凤梨病大规模发生的两个主要诱因。特别是在土壤粘重的地区,若在灌溉后立即进行耕地种植,容易导致土壤板结或低洼积水,从而引发凤梨病的大量发生。
防治凤梨病的关键在于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
1. 选用梢头苗:梢头苗的萌芽速度较快,对病害的抵抗能力较强。
2. 浸种处理:对种苗进行浸种可以促使其更早地萌芽和生根。推荐使用2%石灰水进行浸种,或采用清水,浸泡时间为1天。
3. 使用地膜:冬春季节种植甘蔗时,由于气温较低,蔗种易遭凤梨病侵害。覆盖地膜可以起到保温和保湿的作用,有助于冬春植蔗的早期萌发,减少凤梨病的影响。
选用50%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苯莱特等可湿性粉剂对甘蔗种苗进行处理。将药剂稀释至1000倍,并浸泡种苗3分钟,以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凤梨病对甘蔗种苗的危害,确保甘蔗的健康生长和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