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病在树冠浓绿的环境中,常常会出现1至2条或更多枝梢叶片发黄的现象。这种黄化现象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所有叶片均匀地变黄,另一种则是叶片呈现黄绿相间的斑驳型。这两种类型的叶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叶质较为硬化,缺乏光泽。在黄梢的下方,较老的叶片通常仍保持正常的绿色。
在病树的生长过程中,春梢的新叶片起初可以正常转为绿色,但随着春梢的生长,叶片的绿色会逐渐褪去,最终转为黄色。而在春梢生长期间,黄化的枝梢数量相对较多。
对比之下,当年发出的夏梢和秋梢,其叶片则不能正常转绿,通常会逐渐由淡黄转为黄色,且发黄的枝梢数量明显少于春梢。到了秋末,这些发黄的枝梢上的叶片会逐渐脱落,直到次年春天的新芽萌发前完全落空。
进入第二年,病梢的出现时间会更早,其生长表现则短小且虚弱。病叶通常细小且狭长,叶质也表现出硬化特征,主侧脉呈绿色,而其它部分则显示淡黄色或黄色的色泽,类似于缺锌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树冠的其他部位也会逐渐出现全张黄化或黄绿相间的症状,病梢愈发增多,伴随叶片脱落的现象,同时根系的腐烂使得病树的生长逐渐衰弱,最后导致早期发病的枝梢干枯,树木最终可能会枯死。
病树常常会提前开花,花瓣相对较小且肥厚,颜色为淡黄色。有时柱头会弯曲外露,小枝上的花朵常常成团聚集,农民称之为“打花球”。然而,这些花几乎全部会脱落,只有极少数能够结果。
病果往往呈现畸形,果皮变软且无光泽,味道酸涩。有些品种的果蒂附近出现橙红色,而其他部分则仍保持青绿色,类似现象被称为“红鼻子果”。
无论是整棵树还是单根枝梢,黄龙病的发病一般始于最顶部的叶片,并向下蔓延。同时,叶片的硬化现象不会因为管理措施的加强而有所缓解。相对而言,生理性病害多从树冠下部开始,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向上扩展,病叶柔软且不会变硬,经过加强水肥管理后,症状也有望逐渐减轻。
总之,如果叶片出现斑驳型且较硬,则可以确诊为黄龙病树。因此,对于黄龙病的监测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
上一篇:柑橘存储与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秋季柑橘管理关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