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避雨栽培技术是在葡萄生长季节,通过在植物上方搭建架子,覆盖塑料薄膜来实现的。这种方式可以在下雨时将水分引流至园外,避免落到叶片或果实上,从而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这种栽培方式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能够降低园内的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适合年雨量在600毫米左右,偏好干燥气候的优质欧亚葡萄品种的种植。其次,湿度降低后,有助于抑制病菌的繁殖,从而有效减少如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等疾病的发生率。根据数据显示,在多雨地区,这种栽培方式相比于露地栽培的黑痘病发病率可以降低60%到90%。此外,避雨栽培可以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有助于生产无公害葡萄,同时节约农药成本和人工费用,降低生产整体费用。此栽培方式还可以提高坐果率,增大果粒,减少裂果现象,最终提高葡萄的整体品质。最后,根据浙江的实际应用,每亩可以比露地栽培多增收600元以上。
然而,这种栽培方式也存在一些劣势:由于棚膜的覆盖,光照会减少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棚内的温度在闷热天气时偏高,极易导致枝条徒长、叶片变薄、叶色变淡,造成营养积累的不足。这种情况可能影响花芽分化、果实着色,并导致成熟期推迟,通常比露地种植延迟2到4天。
根据葡萄的栽植行距和架式的不同,可以选择窄棚或宽棚类型进行搭建。
窄棚的规格一般为宽2.8米、高2.6米,长度为50到100米,适合行距在3米的单篱架、双篱架及双十字丫形架的葡萄园。在搭建过程中,无需再立额外的棚柱,只需要在设计和浇筑篱架的钢筋水泥桩时,顶端比露地栽培的桩柱长60厘米,并留出直径2.5到3厘米的圆孔,以便进行横梁的安置。
宽棚的设计宽度一般在4到6米之间,高度在3.0到3.6米,适合行距为2米的篱架、平顶棚架以及屋脊式架栽培。搭建时,每隔6米设置一个直径6厘米的钢筋水泥柱,柱的埋深为60厘米,露出地面约2.3到2.8米,柱上焊接钢管形成棚檐,搭建拱形架构,以确保棚膜的覆盖紧密。
无论选择何种棚型,都需要在棚脚处修建排水沟,以便及时排除积水,并为棚膜一侧配备滚动竿,以便于膜的覆盖和揭开。
在选择棚膜时,可以使用聚乙烯膜、聚氯乙烯膜和醋乙烯膜,但建议选择长寿命、无滴、抗老化和透光性较好的醋乙烯膜和聚氯乙烯膜。一般窄棚膜的厚度为0.03毫米,而宽棚膜的厚度为0.05毫米,颜色最好选择白色以有利于光线透过。
在春季多雨和病害高发的地区,应在葡萄发芽前覆膜;在云南,建议在每年5月中旬雨季来临之前进行覆膜。果实采摘后应揭膜,若霜霉病严重,应在收获后适当延长覆膜时间,但切忌过长时间以免影响营养积累和花芽分化。在非雨天时,棚膜可以适当卷起以增加光照,提升光合作用,从而提高果实的品质。
在日常管理中,应重点关注土壤、肥料、水分及病虫害的防治,确保栽培过程符合标准化要求。
在冬季低温不足的南方栽培区,建议在萌芽前20到35天,使用50到60倍的石灰氮液体涂抹冬芽,有助于葡萄打破休眠期。具体操作为,将石灰氮溶于温水中,搅拌均匀后用毛刷涂抹冬芽,效果显著。
保持适时进行夏季修剪,抹芽、除梢和摘心,以促进通风透光,减少无效生长。
应根据合理结果原则,适时疏理多余的果穗、小穗,以增大果粒和穗重,必要时对果穗进行套袋,以保护果实,提高品质。
通过以上方法,合理运用避雨栽培技术,将有助于提高葡萄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上一篇:呵护草莓苗关键抓四条
下一篇:甜樱桃夏季田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