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苹果生产上树冠郁闭、光照恶化等问题日渐严重,成了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乔化苹果开心树形的应用使这一问题得到了缓解,但由于其树冠较大、整形时间相对较长,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本试验以SH系苹果矮化砧木为试材,将乔化栽培的开心树形演化形成了树冠较小、整形周期较短、果实品质优良的苹果新树形——矮化开心树形。通过对苹果不同树形生长结果特性的对比分析,系统探讨矮化开心树形的技术优势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期为我国苹果生产提出可以借鉴的新树形。
试验于1999―2002年分别在北京市昌平区中日友好示范果园和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苹果集约化果园进行。供试品种为长富2号,树形分别为苹果乔化开心树形、矮化开心树形及改良小冠树形。矮化开心树形的整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主干形阶段、过渡形阶段和开心形阶段。
苗木定植后第1―3年为主干形阶段,通过中央干短截修剪,培养上部势力较强的主干树形;第4―6年为过渡形阶段,通过基部疏枝提干,使干高达到120―150厘米,主枝数量维持4―6个;第7―9年为开心形阶段,通过树冠上部落头,使树高达到220―250厘米,主枝减少到2―3个,同时培养形成下垂延伸的结果枝轴。
矮化开心树形在过渡形阶段及开心形阶段的枝量略低于开心乔化树。尽管枝量偏低,但更接近国内外近年推荐的优质栽培枝量标准,有利于成花结果。同时,由于该树形单株枝量较少,加之短枝率较高,冠径较小,处理树在开心形阶段的冠径为330厘米左右,树高介于220―250厘米之间,因此,在株行距3米×5米的果园不必间伐。
矮化开心树形单果重与乔化树形相同,结果初期的产量较高,但在开心形阶段的产量低于乔化开心树形。然而,矮化开心树形的产量比较稳定,且在果实的着色面积、花青苷浓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方面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
苹果矮化开心树形不仅成形较快、结果较早、树体发育与果实负载较为稳定,而且果实品质优于乔化开心树形及改良圆头树形。矮化开心树形体系的建立依赖于相适宜的苹果矮化砧木,SH系列砧木在树冠控制与品质调节方面的效应得到证实。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SH系砧木的抗旱性及综合环境适应性。
上一篇:嘎啦苹果的魅力与营养价值
下一篇:苹果树刮树皮的益处及最佳时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