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贮藏过程中容易遭受生理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这两类病害分别是由于不良的生长和贮藏条件以及微生物的侵入造成的。有效防治这些病害对于苹果的保存和增值至关重要。
虎皮病是苹果贮藏后常见且严重的生理病害,大多数苹果品种都可能受到影响。其表现为发病部位褐变并形成不规则的凹陷,尤其在不着色的背阴面更为明显。防治此病的关键在于适时采收,并可利用气调贮藏技术。此外,用浓度为0.25%至0.35%、温度为25℃的乙氧基喹液浸泡苹果或者使用含有二苯胺的防病包装纸,也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苦痘病可以在果实采收期及贮藏期发生,通常发生在果肉的内部,果皮凹陷,呈现灰褐色或绿褐色病斑。造成该病的主要因素包括果实钙含量低及氮、蛋白质含量过高。预防措施包括在生长期提高果实的钙吸收量或在采前喷洒氯化钙或硝酸钙,以降低病害发生概率。
此病分为衰老褐变、低温褐变和二氧化碳伤害。衰老褐变通常由于果实过熟引起,通过控制贮藏温湿度和用氯化钙液浸泡可有效防治。本病的预防还包括控制贮藏温度在2至4℃以避免低温伤害。此外,保持适当的气体组分,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合理比例,同时监测环境,可以减少缺氧伤害的发生。
炭疽病的特征是果面出现淡褐色病斑,并向内部腐烂。防治措施包括在采前喷洒特定的杀菌剂,如苯来特或多菌灵,以及在采后对果实进行浸泡和适宜的气调贮藏。
该病从果实的皮孔开始形成水浸状的褐色斑点,并迅速扩大。加强栽培管理,增强苹果树的抗病能力是其防治的基础。同时,采前喷洒内吸性杀菌剂和采后浸果也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青霉病在发病初期呈现黄色斑点,果肉组织腐烂。防治此病的关键是避免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造成机械损伤,同时在贮藏前用适当的药液进行浸泡也是防治的重要手段。
霉腐病主要从果心开始,并逐步向外扩展,造成果肉变褐并伴随湿腐斑块。为防治霉腐病,可以在早春喷施石硫合剂,贮藏期则应保持在0.5至1℃的低温和90%的湿度,以防止病害扩散。
总之,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苹果在贮藏期间出现的生理性和真菌性病害,确保苹果的新鲜和口感。
上一篇:苹果树营养状况的冬诊法
下一篇:苹果、梨农残被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