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也被称为香蕉巴拿马枯萎病,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植物病害。这种病害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和台湾等地均有发生,给香蕉种植带来了严重威胁。
香蕉枯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成株老叶的黄化,伴随着叶鞘维管束失绿。黄化现象通常从叶缘开始,逐渐扩展到叶中脉,某些情况下整张叶片都会变黄。发生黄化后,叶片会迅速萎蔫,叶柄在靠近叶鞘处下折,导致病叶下垂并最终干枯。幼株感染后生长状况不佳,但不一定显示出显著症状。而在营养生长后期发病的植株则可能会抽蕾,但果实发育不良,假茎枯萎致死,但其球茎仍然可以抽生吸芽。
这种病害属于维管束病,在发病初期,植物的球茎横切面可以看到中柱髓部和皮层薄壁组织之间有黄色或红棕色的斑点,表明病菌对维管束的侵染与坏死。发病后期,假茎和果轴的维管束颜色会变为褐色,根部的导管则会变为红棕色,最后根部会变为黑色并干枯。
香蕉枯萎病菌(镰刀菌)会从植物的根部开始感染,而带病的吸芽以及被病菌污染的土壤则是主要的传播源。
严格控制从病区输入的粉蕉、西贡蕉、蕉麻及其他可能受到感染或携带病菌的蕉类植物。
在病区选择抗病的蕉类植物,如香蕉类和大蕉类,最好暂停种植粉蕉类以降低风险。
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进行隔离,清除病株并消毒受感染的土壤。发现病株后,禁止其周边无病蕉园或蕉区的蕉苗、土壤和农具移动,同时实施药物处理并清除病患植物,界内可撒施大量石灰进行消毒。
在发病率超过10%的蕉园,建议进行轮作,最少要轮作水稻或甘蔗两年以上,这样可以有效防治香蕉枯萎病。
上一篇:香蕉贮藏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