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产优质苹果,选择和培养苹果树的树型至关重要。在苹果树的幼龄阶段,应致力于形成中型或小型树冠的优质树型。中小树冠的苹果树能够实现集约化栽培,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养分,从而提高果实质量。
这种树型适合乔砧或半矮化砧的普通型品种。行距为4至5米,株距为3至4米。每667平方米可栽33到55株。树高大约为3米,树体结构包含5至6个主枝,其中第1层有3个主枝,第2层有2个主枝,个别情况下还有第3层主枝。各层之间的层间距分别为80厘米和60厘米。第1层主枝上需留1至2个向外侧的侧枝,而第2和第3层主枝上则不应留侧枝。
自由纺锤形是当前普遍采用的苹果树树型,适合矮砧或生长势强的短枝型品种。这种树型适合密植栽培,行距为3至4米,株距为3米,树高为3至3.5米,且全树需留10至15个主枝。主枝上不留侧枝,树型自下而上呈现出大到小的阔圆锥形状。
每667平方米可栽83到133株,适合行距为2.5至4米和株距为2米的密植栽培园。这种树型的树体结构包括在中央干上均匀分布的15至20个侧生分枝,并且侧生分枝上不应留侧枝。要求下部分侧生分枝长100厘米,中部70至80厘米,上部50至60厘米,树冠呈现细长纺锤形状。
适合高密度栽培的苹果树,这种树型比细长纺锤形更小。要求树冠冠幅为1.2米,树高为2.5至3米,树体结构基本与细长纺锤形相同。
修剪应该以不强求树型为原则,重点是稳定树势,控制新梢的长度与数量,确保掌握树木产量。新梢长度在30至40厘米的应占全树新梢的10%左右。修剪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调整和更新。
控制修剪主要是为了维护苹果树生长与结果的平衡,果枝与叶枝的比例应为1∶3。花前应进行复剪,去除多余的花芽。在开花期及开花后,需进行疏花、疏果与定果,以实现控制目标。
调整主要是改进树的个体以及群体结构,以优化通风和光照条件。确保行间有80至100厘米的作业道,且树高不得超过树行间距,以避免光照不足。
更新主要是针对结果枝组的更新,要求每个枝组健壮且包含良好的发育枝、适宜的预备枝和饱满的结果枝。更新过程中应对基部发育的枝条进行修剪,以培养枝组的主导枝,使枝组保持紧凑。
通过以上的树型选择及修剪方法,农户可以有效提升苹果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苹果新品种---金钟
下一篇:香蕉标准化生产中叶斑病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