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小卷叶蛾,学名舔皮虫,属于鳞翅目和卷蛾科。它们主要为害苹果、李子、桃等果树,严重影响果实的质量与产量。
成虫体长在6-8毫米之间,展翅长约15-20毫米,外观呈黄褐色,前翅上有两条显著的褐色斜纹。
卵呈扁平椭圆形,长约0.7毫米,早期为淡黄色半透明,后期变为黑褐色,常成群排列在叶面及果面上。幼虫体长约13-18毫米,呈细长的翠绿色。
蛹体长9-11毫米,形状较为细长,颜色为黄褐色。
苹果小卷叶蛾以幼虫的形式潜藏在老树皮的缝隙等地方越冬。随着春季来临,幼虫开始出蛰,盛花期时其活动最为频繁。幼虫主要危害幼芽、幼叶、花蕾和嫩梢,导致芽枯等问题,影响果树的生长与结果。并且,幼虫在叶片上形成以丝线缀成的“虫包”,在其中贪食。随着其生长,幼虫会转移到其他叶片上继续取食,造成果皮的不规则损伤,严重时可使50-80%的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在四月末,通过选择不同地势的5-10株果树,标定越冬虫茧并监测幼虫出蛰情况。当幼虫出蛰率达到60%时,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在花器分离后20天内,随机观察被害“虫包”的化蛹和空蛹情况,并通过糖醋液诱集成虫,记录成虫数量。当成虫达到一定数量时,就需进行防治。
首先,可以在冬春季节刮除老鞘皮,减少越冬幼虫的数量;在果树萌芽初期,使用敌敌畏等药剂涂抹树木创口,以杀灭大量幼虫。其次,可以人工摘除“虫包”,集中销毁。
在花芽分离期至盛花期为幼虫出蛰高峰,应加强药剂使用。尤其是在6月上旬至中旬,针对刚孵化的幼虫,尤其要使用有效药剂实施防治。
在各代成虫发生期,使用糖醋液或性诱剂诱杀成虫,之后采用“迷向法”挂设性诱芯,在空气中释放信息素,干扰雄性成虫的交配行为,从而抑制后代繁殖。
掌握苹果小卷叶蛾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对果树的损害,提升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上一篇:香蕉其他害虫的防治
下一篇:如何防止富士苹果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