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8月份,天气持续高温,水体温度可超过32℃,这使得水生动物的摄食和生长活动变得非常活跃。但同时,水质污染加剧,水体中各种细菌异常活跃,导致细菌性疾病进入高发期。因此,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严格控制饲料投喂,定期改善水质,并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随着虾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放养密度过高、池水过肥以及残饵未及时清理等因素,导致近几年固着类纤毛虫病的爆发,对虾蟹养殖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固着类纤毛虫病是8月份常见的疾病之一,这类纤毛虫以细菌或有机碎屑为食,主要附着于宿主的体表和鳃部。一旦数量较少,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如果数量增多,则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1. 纤毛虫大量附着在虾蟹的体表和鳃部,形成一层灰黑色的绒毛状物。
2. 幼体时通常出现在头胸甲附肢的基部和尾部,而在成虾上则主要在鳃丝和附肢上。
3. 肉眼观察,鳃部变黑,这被称之为“黑鳃”。
4. 显微镜下检查鳃的组织通常不变黑,只是虫体和污物的颜色造成的。
5. 患病虾蟹游动缓慢,摄食能力下降,生长停滞,蜕皮受阻,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死亡。
1. 固着类纤毛虫可大大危害幼体及成蟹,特别是幼体池中。
2. 虫体和污物阻碍了水流及鳃表面的气体交换,降低了虾蟹对缺氧的耐受力,增加了窒息死亡的风险。
3. 与丝状菌同时出现时,致病性增强,严重影响鳃丝的氧气交换能力。
4. 大量寄生时,虾蟹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干扰,轻则生长缓慢,重则与细菌性疾病并发,引发死亡。
5. 蟹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和摄食能力显著下降。
1. 保持水质清洁,尽量清理池底污物,定期换水。
2. 幼苗用水需严格过滤,并可用漂白粉处理。
3. 湿润卤虫卵时要注意消毒,并进行冲洗。
4. 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并且避免过量投喂,减少残饵。
5. 当共栖的纤毛虫数量较少时,不需治疗,确保虾蟹的正常生长发展即可。
6. 改善病虾的饲料,增大换水量以促进蜕皮。
1. 新水注入后,使用25克福尔马林进行全池洒施。
2. 用10至25克福尔马林或3克硫酸锌全池泼洒。
3. 使用高锰酸钾进行药浴,每立方米水体用0.5至2克,连续使用三天。
4. 投喂茶粕有助于促进虾蟹蜕皮,治疗期间需大量换水。
纤毛虫病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如着毛病和水霉病。其区别在于,纤毛虫病会使河蟹体表出现可见的绒毛,而水霉病则具有特征性的灰白色棉絮状物质。了解这些细节将有助于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下一篇:河蟹养殖培育技术之交配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