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绥滨县水产局 惠同胜艾丹付艳梅
稻田养殖河蟹不仅符合国家生态渔业发展的要求,还能有效提高水稻和河蟹的产量,带动农民增收,这是一项充满前景的产业。河蟹能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从而促进水稻的生长。而稻田环境则为河蟹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因此,掌握稻田养蟹的相关技术至关重要。
选择适合黑龙江第三积温带的水稻品种,如龙粳29。在5月中旬前完成播种,采用旱育稀植钵育摆栽的方法,保持30cmx12cm的行距。水稻插秧时要确保做到早、密、浅、正、直、满、齐、扶的标准。
选择朝阳、灌排便利且水质清澈的稻田,土壤以黑色壤土为佳,确保稻田远离田间道路,环境相对安静,以促进河蟹的生长与蜕壳。
包括加高加宽田埂、开挖蟹沟、设置防逃设施及进排水系统,以及进行田块消毒。需要保证田埂的坚固,蟹沟要设置合理,防逃设施要严密,进排水系统要便于管理。
在放蟹苗前一周停止使用农药及化肥,待稻田晾晒后进行放养。放养时间与水稻插秧相吻合,之后将蟹苗放入稻田。推荐的放养密度为每亩500-600只蟹苗。
施肥要根据田块的实际情况,通常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只需追肥两次。投饲应定时定量,每日喂养两次,投喂量控制在河蟹总体重的5%-10%。
保持水质的良好状态是养蟹成功的关键,定期换水与调整水质。在病害防治方面,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选择低毒高效的药物,同时进行预防以保障河蟹的健康成长。
通常在每年八月下旬进行河蟹的捕捞,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捕捞,以确保捕获的效率。根据分析,每亩地的河蟹毛收入可达到1750元,扣除相关费用后可获得纯利950元,同时水稻的产量也得以提升。
通过上述管理与规划,不难看出稻田养蟹不仅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也推动了水稻的增产,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农业模式。
上一篇:解决早春河蟹吃肥水难一例
下一篇:合浦绒螯蟹养殖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