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月底,河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引发了许多养殖户的关注,常常接到咨询电话,询问是否需要进行杀虫处理,以及如何处理青苔。在此,我想分享一些实用经验。
随着三月底的到来,零星脱壳现象渐渐显现,尤其是来自外地(如启东、崇明、宣城)的蟹苗。这些蟹苗由于在池塘中生活的时间较长,对水体的适应能力强,体内蜕皮激素分泌充足,因此会提前进入脱壳期。而本地的小苗也开始逐渐脱壳。大规模的脱壳通常会在清明前后(4月5-10号)集中发生。需要明确的是,第一壳和第二壳是连续脱壳的过程。从我们看到苗种脱壳的那一天起,接下来的40天内将连续不断地有蟹脱壳。小苗先脱壳,大苗后脱壳,第一壳和第二壳之间仅有20天的间隔。因此,面对这么长的脱壳期,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虫子的管理。虫子过度繁殖带来的危害主要包括:
虫类过度繁殖会摄食水中的藻类,导致水体浑浊。
虫子的大量存在将消耗池塘中的氧气,导致供氧不足,从而影响蟹的脱壳和成活率。
通常,池塘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虫且水浑,另一种是有虫但水质较好。对于这两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我们倡导的原则是:水不浑时就不急于杀虫。经过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思维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在虫子繁殖到一定程度时,水质即便不浑也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我建议面对虫子数量较多且水质浑浊的池塘,务必进行杀虫处理;而虫子数量多但水质不浑的池塘可以采取局部杀虫的方式来预防水浑现象。晚上使用手电筒照射水面,可以判断池塘内是否存在虫子。
关于青苔的问题,我们始终坚持在5月份之前处理青苔的原则。虽然青苔在后期对池塘环境有益,但在前期的过度繁殖可能会影响伊乐草的生长。因此,建议养殖户尽早处理青苔。我们也曾发表过多篇相关文章,探讨青苔处理的方法。在选择产品时,可以考虑使用“解定宁 + 草无忧”,它能够有效去除青苔,同时不伤害鱼虾蟹,并对伊乐草无影响。
由于今年气温变化剧烈,许多塘口出现了不吃料的现象,这对养殖是个不利信号。长时间不进食将导致蟹的内膘下降,进而影响脱壳和成活率。因此,建议在脱壳期内做好《聚维酮碘》的消毒工作。同时,在此期间定期施用《葡维离子钙》,以提高蟹苗的活力,减少脱壳期的损耗与不脱壳现象。
作者:刘志强
文本编辑:葛店长
下一篇:解决早春河蟹吃肥水难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