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成蟹养殖需要一整套合理的技术体系,包括池塘设计、苗种选择、水质管理、饲料投喂和病害防治等。其中,水质管理至关重要,可以说“养蟹即是养水”。只有长期保持水质的“鲜、活、嫩、爽”状态,才能有效预防病害并促进河蟹健康生长。接下来,本文介绍一位成功养殖户夏崇寿的经验和做法,为您提供借鉴。
为了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夏崇寿采取了肥水、栽种水草和投放螺蛳等三项重要措施。
在春节前20天,他首先翻耕池塘,施入发酵猪粪3000斤以丰盈底泥,随后在五天后再用1000斤发酵猪粪化水泼入环沟,为池塘提供良好的肥水基础。同时,第一批螺蛳也在这个阶段被释放。为了提高水质,夏崇寿还使用200斤过磷酸钙进行水质调节。
水草在保持水体生态平衡与为河蟹提供栖息环境上起着重要作用。夏崇寿选择了多种水草进行栽种。
首先,他在春节前将伊乐藻移栽至环沟水中,每隔3米种植一撮,每亩水面种植约200斤,总计约1000斤。此外,他也在正月初十播种轮叶黑藻,播种时还加入了复合肥,以促进生长。到四月二十日,他又栽植高度为10cm的草苗1000斤,并在池塘周围设置栏网以保护水草,提升水质。
螺蛳的投放是保持水质活力的重要环节。夏崇寿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了分批投放。
他在二月二十八日首次投放1.3万斤螺蛳,之后在四月十二日进行第二次投放8000斤,最后在五月下旬全池撒放小螺蛳1万斤,累计放螺蛳3.1万斤。这种分批次投放的方式有效促进了水体的自然循环。
夏崇寿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他时刻关注水体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肥、栽草、放螺和更换新水等策略。他的池塘栏网设计也非常讲究,在环沟留出2-3米的活动空间,使得螃蟹在拆网前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而且,他延迟拆网的时间,确保水草在整个养殖周期内保持茂盛,这些都为他的成功养殖奠定了基础。
通过以上的做法,夏崇寿不仅实现了产值37.5万元,总产值达到41万元,还获得了毛利26万元,亩均利润达到6500元。可见,良好的水质管理和科学的养殖方法对于河蟹养殖至关重要,值得养殖户们学习与借鉴。
上一篇:河蟹养殖户放苗后杀虫消毒是关键
下一篇:河蟹池混养小草虾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