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苦草不仅能为河蟹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还能有效改善养殖水质,创造理想的环境以促进河蟹的生长和蜕壳。
首先,池塘的水深应保持在1.2至1.5米之间,底部需平坦,确保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在池底最低处挖掘一个暂养池,该池的面积应为池塘总面积的5%到10%,深度为60至70厘米。为了保证暂养池的安全,使用网状结构围起,网宽为1.5米,网片底部需埋入土壤20厘米,并将土压实。
在幼蟹入塘前的两个月,需每亩使用150公斤生石灰对池塘进行干法清塘,清塘后排干所有水分并曝晒1周,直到幼蟹下塘前的3至5天为止。接着向暂养池注入新水,水深应为50至60厘米,其他部分应保持干燥。
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中旬,根据每亩池塘的标准,每公斤可放养100至200只的幼蟹300至400只。购回的幼蟹应暂时放养在准备好的暂养池中。
当水温回升至15℃以上时,即可在4月中旬开始播种。每亩需播种50克苦草籽。在播种前,向池中加水3至5厘米,最深不超过20厘米。选一个晴天对种子进行晒种1至2天,然后浸泡12小时,再捞出并搓揉果实以提取种子。清洗后,使用半干半湿的细土或细沙进行混合,并在池塘中播撒。
在水温为18至22℃的范围内,种子会在4至5天后开始发芽,15天时出苗率可超过98%。苦草快速覆盖水底,为促进其分蘖,须在6月中旬前将水位控制在20厘米以下。之后,水位可逐渐提高,以适应苦草的生长。
将幼蟹放入暂养池后,要添加水花生,以提供隐蔽之处。此外,定期洒入生石灰水,保持水中药物浓度在15×10^6至20×10^6之间。喂食丰富的动物性饵料可有效防止幼蟹互相残杀。当苦草覆盖面积达到60%以上时,可以撤除暂养网,逐步扩大投饵范围,以满足河蟹对食物的需求。
在幼蟹进入大池后,每20天需用生石灰化水喷洒一次。同时,定期清除水面上的残草,保持水质良好,以保证池底水草的光合作用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