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山羊的养殖主要依赖于放牧,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加强其骨骼和内脏器官的锻炼,还能提高它们的适应能力,同时节约饲料和管理开支。通过合理的放牧和适度的补饲,绒山羊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将得到显著提升。
在对绒山羊进行放牧时,组群应根据数量、品种、年龄、性别、生产性能、健康状态以及放牧草场的条件来确定。如果羊只较少,无法分组时,有必要将种公羊单独饲养。对于没有种用价值的公羊,应当进行去势,以防止劣质公羊在群体中滥交,从而影响整体羊群的质量和生产性能。
组群时要考虑怀孕母羊的预产期。母羊分娩后,根据产羔的时间和羔羊的成长情况进行重新组群,直到羔羊断乳。羊只断奶后,需按照其性能进行分组。一般而言,农区的羊群规模应为50到60只,半农区为80到100只,而牧区可达到150到200只,山区的规模介于农区和半农区之间,约有60到70只。
在进行放牧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三勤和四稳。三勤包括腿勤、嘴勤和手勤,而四稳则是指出入圈稳、放牧稳、走路稳和饮水稳。其中,放牧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若能保持稳定,走动较少,同时增加采食量,将能显著降低能量消耗,从而提升羊的膘情。在放牧期间,饲养者应善于引导,并有计划地训练和调教羊群。
放牧地点的选择应根据地区的特点和草场的环境而定。通常情况下,在平原地区可以遵循“春洼、夏岗、秋平、冬暖”的原则进行选择,而在山区则应按照“冬放阳坡、春放背、夏放岗头、秋放地”的原则进行规划。
在放牧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首先,防止羊只聚集在一起,其次,需提防狼、蛇及有毒草的威胁。此外,应确保羊群及时获得饮水和盐分,以维持其健康。
通过以上实践,绒山羊的放牧管理将更为科学合理,从而提升养殖效率和质量。
上一篇:羔羊适时断奶 谨防出现僵羊
下一篇:五种情况下不宜阉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