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羊痘的诊治

养殖信息
2025-01-24 22:40:43
0

在养羊过程中,羊群的健康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近期,在某些羊场中发现了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羊痘的混合感染。本文将对此疾病的初步诊断、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初步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病例为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伴随羊痘的混合感染。

临床特征与鉴别

本病需与羊传染性脓疱病进行区分。特征表现为,患羊嘴唇、口角、鼻孔及腿部周围皮肤和黏膜上形成丘疹、水疱以及脓疱,结构破裂后形成厚痂。根据感染部位不同,临床上可将其分为唇型、蹄型和外阴型等几种类型。

唇型症状

疾病初期,患羊口腔开始发热,齿龈显著红肿,随后在口角及上唇周围出现散在的小红斑,逐渐演变为丘疹和小结节,随之形成水疱和脓疱,并融合破裂,最终结成黄色或棕色的硬痂。若病症较轻,1至2周后痂皮将干燥并脱落,经过此过程,羊只会逐步康复。

蹄型症状

部分病羊在蹄叉、蹄冠等部位可能出现相似病变,影响其肌腱和关节功能,导致羊只跛行或长时间卧倒。

外阴型症状

少数病羊在乳房、阴唇、阴囊及四肢内侧出现类似病变,导致阴唇肿胀,阴道流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哺乳期的母羊在疾病初期通常展现出米粒大小至豌豆大的红斑和水疱,后期转化为脓疱并结痂,痂多为淡黄色且较薄,容易剥脱。若病程较长,可能出现溃疡的现象。

防治措施

为了控制和防治该病,以下措施应严格遵循:

隔离与免疫

对病羊进行隔离,确保对健康羊群实施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疫苗进行强化免疫。

消毒措施

严格使用高效消毒剂对羊舍及用具进行全面消毒,以减少病原传播。

药物治疗

建议进行胸腔注射氟瑞特和地米,肌注冀中核动力及免疫核糖核酸与重症头孢,每天一次,连续使用3天。对于体温较高的病羊配合肌注解百热,食欲不佳的病羊可按每只4毫升的剂量肌注复合维生素B。

饮水加药

早晨可在饮水中加入黄金大败毒(每袋适用水量为100升到200升,控饮水2小时后饮用);下午则加入万力补,剂量与早晨相同。

饲料添加

在每吨饲料中添加1.5千克土霉素纯粉和2000克激生肽(牛羊专用),连续饲喂7天,效果显著。经过近半个月的治疗,羊场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所有病羊也都恢复了健康。

总结与建议

为有效防控该疾病,以下措施需特别注意:

1. 从外地引进的羊只,需隔离观察2至3星期,确认无病后再混群。2. 定期加强羊舍及用具的消毒工作,出现病羊时应立即隔离治疗,同时对圈舍、用具及羊体表等部位进行多次消毒处理。病死羊尸体应焚烧或深埋处理。3. 了解购入羊群的疫苗接种情况,确保平稳过渡后及时接种对应疫苗。

(文章来源:三农在线)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羊痘的诊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