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孔雀俗称凤凰,又称百鸟之王,是野味浓郁的肉用珍禽。药圣李时珍对孔雀的评价甚高,从《本草纲目》记载:孔雀辟恶,能解大毒、百毒、药毒。发展孔雀养殖,搞好孵化是关键。
蓝孔雀种蛋重90克,椭圆形,呈淡褐色,蛋壳厚,光滑而坚硬,不易破碎,气孔封得严,相对表面积较小,直接影响了气体交换、水分蒸发、热量传导和啄壳出雏。因此,常规的孵化条件使胚雏不易碎壳。
种蛋保存时间的长短与温度关系密切,在环境温度低于18℃以下保存时间在5天内,孵化率较高;反之,孵化率则低。因此,选择清洁新鲜的孔雀种蛋入孵极为重要,保存期间种蛋水平放置,每天翻蛋一次,有助于胚胎正常发育,从而提高孔雀种蛋的孵化率。
入孵前用37℃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分钟捞出粘去浮水,用红外线灯烤干或晾干即可入孵。
由于孔雀种蛋的壳上膜、蛋壳,气孔和内外壳膜等特殊结构,孵化初期种蛋受热慢,其含脂率相对较高,加上中后期产生大量的生理热,使散热发生困难。在孵化过程中,施温的原则是:入孵前种蛋预温在36℃-37℃,预热6-8小时,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温度分别是1-7天38℃-39℃,8-19天38℃-38.8℃,20-25天37.5℃-38.5℃,26-28天37℃-37.8℃。
孵化期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出雏时提高到70%-75%。控制湿度的原则是:两头高,中间平。前期湿度高,可使种蛋受热良好,均匀;中期平,有利于胚胎的新陈代谢;到了后期和出雏阶段,提高湿度的目的是为了消散过多的生理热,使蛋壳结构疏松,以便啄壳出雏。然而,当湿度超过75%而又通风不良时,胚胎因气体变换差会引起酸中毒,导致胚胎窒息死亡,这点最值得注意。
凉蛋和喷水是调节温度的有效措施,对孵化率影响很大。用配套的立式和平型出雏器流水作业操作可比常规孵化方式提高出壳率10%-15%。在孵化前期一般不凉蛋,按照上述的施温方案,中后期的蛋温可达38.5℃。凉蛋可以加强胚胎的气体交换,排除蛋内的积热。每天凉蛋2-4次,凉蛋的时间长短不等,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当蛋温降至35℃时又继续孵化。
翻蛋可以促进胚胎活动,防止内容物粘连蛋壳,使其受热均匀。孔雀种蛋在孵化过程中,每8小时翻蛋一次。我们主张翻蛋的角度应是180度,这样可以保证尿囊按时在小头合拢。
1. 选蛋:孔雀蛋重在120克左右,种蛋存放一般不要超过2周,蛋型正常,大小适中,蛋壳厚薄均匀,颜色协调一致,色泽鲜艳,时间越短,孵化率越高。
2. 消毒:入孵前种蛋消毒一般采用熏蒸法,即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15克,福尔马林30毫升,在25~30℃的温度下熏蒸20分钟。
3. 温度:孔雀孵化期为26~27天,孵化温度要根据胚胎发育情况采取前期高,中间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方法。
4. 湿度:湿度在整个孵化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宜的湿度应掌握在两头高中间低的原则。
5. 翻蛋:为使种蛋受热均匀,必须通过人工或自然翻蛋,从入孵的第二天起,一般2~4小时翻一次。
6. 晾蛋:在孵化中后期蛋温达38.8℃时为防止内烧应晾蛋。
7. 喷水:喷水是提高出雏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喷水能使蛋壳松脆。
8. 照蛋:第一次照蛋为6~8天,主要检查种蛋受精情况。
孔雀育雏期的饲养工作是养殖孔雀的重要时期,它直接影响雏孔雀的生长发育、体质状况、成活率,进而影响成年孔雀的生产力、种用价值。
1. 适宜温度:雏孔雀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十分完善,因此,在育雏初期,一定要保证适宜的温度。
2. 适宜湿度:育雏室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65%。
3. 光照充足:光照可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
4. 饲料营养全价:幼雏消化道短,胃容积小,消化功能差,因此,要求饲料易消化,营养全价。
5. 疾病防治:雏孔雀体小娇嫩,生活力弱,抗病力差,应搞好育雏室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下一篇:养鸵鸟的盈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