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有一位名叫晓兰的姑娘,她与一位贫穷的才子相爱,蓝花楹成为他们爱情的象征。然而,意外的是,才子最终寄信告知晓兰自己已另娶他人。晓兰因此郁郁寡欢,最终选择了绝望的结局,她跳井自尽。从此,蓝花楹也成为了绝望爱情的代名词。
在福建南部的小山城德化,有一棵蓝花楹树,特别是在端午节前后,盛开的花朵灿烂如蓝色的火焰,而这株蓝花楹更是以其枝叶向南生长,仿佛是一位少女在等待心上人回归。
在民国时期的德化,宋家是当地的首富,家中虽然财势赫赫,却唯独缺少男丁,只有一位名叫晓兰的女儿。晓兰不仅貌美如花,还才华横溢,各种才艺应有尽有。然而,面对众多求婚者,她却一个都不看好。旁人都在好奇,晓兰心目中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让人惊讶的是,晓兰的心上人竟是她邻居的黄心英,虽然他出身于书香世家,但因家道中落而沦落至今。很显然,黄家无法支付求婚的礼金,因此两位年轻人的爱情面临严峻考验。为了解决困境,黄心英决定远赴南洋,以求改变现状。
在离别之际,两人约定三年后无论贫富,都要携手共度一生。一年后,黄心英写信告知晓兰他对她的思念,并寄回一株蓝花楹,表明了他心中对爱的承诺。晓兰细心栽培这株蓝花楹,期待着黄心英的归来。
然而,等到三年后,晓兰等待的不是归来的爱人,而是一封意外的信件。信中,黄心英告知晓兰他在新罗已经娶了他人。这个打击使得晓兰病倒,在即将出嫁给李大官人之际,却得知黄心英由于恶疾去世,这让她更加痛苦。为了追随心爱之人,晓兰选择了自尽,化作了井水。
如今,在德化的龙津路上,仍然可以看到那口井,被认为是晓兰的化身。传说在蓝花楹盛开且月圆之时,树梢上能听见细语。如果情侣在树下许下愿望,则能白头偕老,携手一生。蓝花楹在冬天叶落象征绝望,而春天花开则代表对爱情的期待。
蓝花楹,这种充满情感与故事的植物,成为了爱情与绝望的双重象征,让人们在面对爱情时更加珍惜。无论是在欢笑中,还是在泪水中,爱情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一篇:蓝花楹的象征意义与花语解析
下一篇:沙漠玫瑰摄影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