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的作者通过将过度造型的梅桩称为“病梅”,并采取去除捆绑、移种重生的方式,虽然这并非他的本意,但从侧面反映了历代文人所崇尚的自然式盆景,尤其是其浓厚的文化气息与艺术氛围。明清两代是我国盆景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那些主要的盆景专著中描述的,正是我们如今所继承的自然式盆景。
自然式盆景被视为中国盆景艺术的正统,正是这一传统使得今天的盆景艺术创作得以继承并发展,进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清代及民国时期,我国民间盆景开始蓬勃发展,南通、扬州、苏州、徽州、四川等地涌现出各种图案式或规则式的盆景。这类盆景以其民间艺术的特征而广受喜爱。
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此产生了误解,认为民间艺术即为传统的中国盆景艺术。实际上,将高雅的文人盆景艺术混淆为民间艺术是一个重大错误。历史记录中对此有着清晰的界定。
中国的盆景艺术不仅仅是静态的艺术作品,它与绘画、诗歌等文化艺术形式紧密相连,盆景作品能够与国画、诗歌及文学深度融合,而图案式盆景却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
对于那个时期的盆景状况,我们可以推测,当时文化人的出现促使了盆景艺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和两条不同的线索上同时发展。
本文摘自《浙江盆景》的初稿,旨在引发思考,澄清盆景艺术的源流与发展。欢迎各位读者进行讨论与指教,共同探讨中国盆景艺术的精髓与未来。
上一篇:千叶吊兰的栽培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