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病害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这些病斑的大小不一,通常在2到10毫米之间。它们的颜色从浅黄色到浅褐色不等。在某些特定品种中,病斑呈浅褐色,并有清晰的红紫色边缘。在潮湿的环境下,病斑表面会覆盖一层灰色的霉。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变得干燥、薄弱,容易破裂,并呈现出透明的灰白色。在严重的情况下,整片叶子会枯死。
如果茎部受到感染,通常会从感染点腐烂并折断,芽则会变得褐色并腐烂。另外,花瓣上会形成褐色斑点,在潮湿条件下,这些斑点会迅速变成粘稠的团块,并覆盖一层灰色霉层。若幼苗受到感染,往往会导致生长点的死亡,但在夏季,植株有时仍能恢复生长。
引发百合病害的病原体主要是椭圆葡萄孢,这是一种直菌,学名为Botrytis elliptica(Berkeley)Cooke。此外,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也可能对百合造成伤害,但主要引发花腐病。
病菌通常以菌丝或菌核的形式在落下的病组织残余中越冬。到了翌年,这些病原体会产生分生孢子,通过再次侵染进行繁殖。这一过程可以多次重复进行。在潮湿的温室中,病害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而如果植株生长过于密集或者偏施氮肥,病害的发生往往更为严重。
上一篇:药用植物百合病毒病
下一篇:盆栽荷花适合使用哪种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