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属于山龙眼目莲科莲属的藠除植物,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草本花卉。荷花的种类丰富,主要分为观赏型和食用型,原产于亚洲的热带和温带地区。早在周朝时期,中国便开始栽培荷花,这种美丽的花卉也在古今诗词中成为了常见的题材。接下来,我们将探索荷花的诸多别称及其象征意义。
荷花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有着许多富有诗意的别称,主要包括:莲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泽芝、水华、菡萏、水旦草、芙蓉、水芙蓉、玉环、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宫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红蕖、溪客、碧环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静客、翠钱、红衣、宫莲、佛座须等。
荷花喜爱生长在相对静态的浅水环境中,如湖泊、池塘和湿地等。不同品种对水位的需求有所不同,大型品种如古代莲和红千叶需要深水环境,但水位不能超过1.7米。相对而言,中小型品种则适合在20至60厘米深的水域。而荷花对于缺水非常敏感,夏季若停止灌溉超过三小时,荷叶会立即萎缩;若停水一天,荷叶边缘则会变焦黄,花蕾也会枯萎。此外,荷花极其喜光,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阳光,耐阴性极差,在半阴环境中生长则会显现出强烈的趋光性。
根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解释,因荷花的茎上承托着荷叶和荷花,因此得名“荷花”。
这个名称的由来与汉代的《尔雅》有关,书中提到“芙蓉之含敷蒲也”。《说文解字》则指出,初发时称为菡萏,盛开后称为芙蓉。李时珍也将其解释为“敷布容艳之意”,这使得文学家司马相如将其妻子比作“出水的芙蓉”。
因荷花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古人将其归入水草类,并常用“水”字开头命名,如水芝、水花等。三国文学家曹植在《芙蓉赋》中称荷花为水中的灵芝,表现出其独特的美丽和气质。
根据《北梦琐言》记载,唐代的苏昌因邂逅一位美丽女子而得名玉环。后来,他在自家庭院中发现了盛开的荷花,花蕊中也隐现一枚玉环,因此荷花又被称为玉环。
根据古时江南的风俗,阴历六月二十四日被视为荷花的生日,因此也称荷花为“六月花神”。
这两个名称主要用以表达对荷花高洁形态的赞美,代表了对其品性和种类难得的赞赏。
如溪客、静客等名称强调了荷花的生长环境与其安静优雅的气质;翠钱则代表新荷,红衣是荷花瓣的别称,而宫莲和佛座须则分别形容莲花瓣及莲花蕊的美丽。
通过对荷花别称及其生长环境的详细分析,能够看出荷花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是自然界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