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是一种原产于欧洲南部及地中海沿岸的观赏植物。在中国南方的大城市与北方的庭园花坛中,紫罗兰常被引种。然而,栽培过程中,紫罗兰常常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其中包括霜霉病、枯萎病、黄萎病、白锈病及花叶病等。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病害的特征和防治方法。
霜霉病在紫罗兰中常见,主要表现为叶片萎蔫下垂,严重时可以导致整株枯死。发病叶片表面会出现淡绿色斑点,随后变为黄色且无明显边缘,叶脉处会形成角状。在叶片背面,还会长有白色霜霉层。嫩梢和花朵亦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植株矮化或畸形。
为预防霜霉病,建议及时清除病株,避免湿润环境。推荐使用新型杀菌剂亚磅酸乙a3,以每升水中加药2-3克的浓度进行喷施。
枯萎病由尖镰孢菌引起,主要症状包括植株矮化和萎蔫。幼株的叶片上会出现明显的脉纹,而较大植株的叶片则可能下垂。
可通过使用50~55℃的温水进行10分钟温烫浸种,以杀死种子上的病菌。此外,使用消毒过的土壤种植紫罗兰,若发现有严重感染的病株,应立即拔除并烧毁,防止传染其他健康植株。
黄萎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下部叶片变黄、萎蔫,并且病株通常显著矮化。维管束组织的颜色也会迅速变化。
防治措施与紫罗兰枯萎病相似,应采用上述提到的处理方法。
白锈病导致紫罗兰病部变成黄色,后期会变为褐色。在叶片表皮下,病原菌会产生无色链状孢子。
紫罗兰白锈病在其他十字花科植物中也非常严重,因此需与其他十字花科植物隔离。铲除同类杂草,并定期喷施3~4度波美石硫合剂预防,生长季节定期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敌锈钠250~300倍液进行防治。
花叶病是由芫菁花叶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桃蚜和菜蚜等蚜虫传播。该病毒可影响多个十字花科和非十字花科植物,因此需与其他植物隔离。
应及时消灭影响植物的蚜虫,可以使用植物性杀虫剂1.2%烟参碱2000~4000倍液或内吸药剂10%吡虫啉2000倍液进行防治。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防治紫罗兰的主要病害,确保紫罗兰健康生长,提升观赏价值。
上一篇:非洲紫罗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下一篇:紫罗兰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