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合的种植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了解其症状、病原菌、流行因素以及防治措施,对于有效地控制病害至关重要。
百合病害的症状主要表现于叶片、茎秆和鳞茎。初期,叶片尖端会变褐,随后病斑逐渐扩展,形成干枯的云形纹,病斑大小可以达17-28毫米,宽度为5-8毫米,严重时可达56毫米长和12毫米宽。病因还可能导致部分叶缘出现半椭圆形褐色病斑。此外,茎秆入土部分也容易出现褐色的凹陷病斑,严重时可能会折倒。鳞茎感病后,外层鳞片会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并可能引起鳞茎黄化和腐烂。常常,这些症状会同时在植株上出现,且病部可能分离出多种病原菌。
通过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的鉴定,从病株中分离出了四种主要病原菌:刺盘孢菌、交链孢菌、镰刀菌和丝核菌。大多数病原菌能够在土壤和植株残体中越冬,成为下一季病害的源头。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病菌会重新侵染,引发严重的病害。
百合种植区重茬问题严重,同一块地块通常会栽种百合5-10年,促进了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
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滋生,因此多雨或积水年份,病害发生更为严重。
由于种源普遍带有病原,导致新种植区的高发病风险。
不当的施肥会影响植株的生长,降低其抗病能力,进而导致病害的传播。
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影响植株下部的光照和空气流通,利于病菌侵染。
可以通过轮作来降低病害发生,尤其是在重病害地块,最佳停栽时间为3-4年。科学施肥、合理密植能够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百合的抗病能力。
使用生石灰或特定的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有助于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
种前要精选种球,剥去带病鳞片,并进行杀菌处理,以减少发病的风险。
在初期发生病害时,及时喷洒有效的杀菌剂,并进行多次处理,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通过以上的了解和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百合病害的发生,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怎样科学繁殖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