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根系生长需要良好的基质,这种基质应具备出色的排水性、透气性和持水性。选择粘重的基质栽培百合并不理想,这种基质容易板结并影响根系发育。提高基质中有机质的含量,有助于改善其性能。百合适合生长在有机质含量适中的环境中,因此在基质中加入发酵的牛粪或稻壳是非常有效的选择。这些有机材料需要腐熟一年以上,以防未腐熟的物质导致养分过剩,从而提高基质的电导率,进而伤害百合根部。
发酵的稻壳和牛粪能够有效改善基质的物理特性,而未处理的泥炭苔同样具有类似效果。泥炭的使用还可以有效降低基质的电导率,这正是稻壳和牛粪无法实现的效果。培植百合时,不应使用含氯或氟的基质,这可能会对百合产生负面影响。而珍珠岩或蛭石被广泛应用于基质改良,但需确保其来源可靠,避免含有有害物质,如氯化物或氟化物,过量的氟化物会导致叶片灼伤。
种球在收到后,应进行适当的解冻处理。将未解冻的种球放置在10℃至15℃的避光环境中,慢慢解冻12至48小时。解冻过程中需注意,不要将种球置于高温或阳光直射的环境中。解冻后应立即种植,若无法立即种植,可将其放在0℃至2℃的避光环境中,且需避免强风,最多贮存两周。长时间高温储存会导致种球提前萌发,从而影响后续的生长品质。
百合通常采用地栽、箱栽和种植床栽培三种方式。亚洲杂交系和铁炮杂交系多采用地栽,这种方式相对经济,适合粗放管理。而东方杂交系则更多采用箱栽或种植床,这种方法虽然投资较大,但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环境条件。
在百合的种植初期,冬季生产可采用高畦种植,以保证土壤温度。同时,避免夏季的高温影响,可以选择低畦种植。在低畦种植时,要注意土壤的排水问题。为了降低盐分积累的风险,选择灌溉水电导率较低的水源。无论高畦还是低畦,其宽度一般不超过1.2米,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采收。
在栽植种球时,需小心挖掘出适合鳞茎大小的小坑,确保顶部芽朝上垂直放置。过于用力按压可能会损伤鳞茎。土壤覆盖时,应注意不要影响到已放置的种球位置。根据不同季节的需求,挖坑深度和种植密度也需灵活调整,以获得最佳生长效果。在光照较强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而在光照不足的季节,需将种植密度调整为稀疏一些。
上一篇:谷子春播与夏播对产量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百合的夏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