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又被称为白百合或百合蒜。它的地下鳞茎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多种药用功能,常被用于药食两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百合需求的增加,种植百合的市场前景逐渐显现。本文将为您简单介绍百合的高效栽培技术,供您参考。
百合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最适宜在气候温和且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种植。理想的土壤为深厚且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粘土适宜程度稍逊,而积水或涝洼地块则不适合种植。在种植之前,选择合适的地块,每亩需施用圈肥和土杂肥约4000公斤,同时添加过磷酸钙40公斤作为底肥。土壤需翻耕20-30厘米,并进行细致耙平。建议按130厘米的宽度做畦,长度依据地势而定,雨水较多的地区则可选择堆畦做垅,垅宽在80-100厘米,需开设深10-15厘米的排水沟以防积水。
百合一般在7月中下旬成熟后进行采挖,采挖后可将其埋于稍潮湿的细沙中保存。也可以选择不采挖,随栽随挖,通常在9月至10月份之间取出根芽。取出后,将根芽分开,按照行距25-30厘米、株距5-20厘米的间距栽入整好的土地中,芽头需朝上。平畦可以覆盖4-5厘米的土壤,起坑种植可覆盖5-7厘米。如土地过干,栽种时应少量浇水,亩用根芽130-150公斤。
秋季栽种的百合在当年苗不出土,根系在地下发育良好,第二年春天苗便可出土。管理过程中需注意中耕除草,浅耕更为合适。百合在生长的早期会消耗自身养分,而中期则因底肥的存在而得到补充。在花蕾出现阶段,应及时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产量。通常情况下,百合在生长期间并无明显病害,如遇根腐病,可使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注根部进行防治。虫害方面,主要是蚜虫,可选用低毒杀虫药进行控制。
秋季栽培的百合通常在第二年7月进行收获。此时需去掉茎秆,小心挖出鳞茎,清除泥土和鳞片。将鳞片放入沸水中烫约5分钟,之后捞出并浸入清水中,洗去黏液,接着立即晒干。在未干之前应避免翻动,如遇雨天可选择炕干。待完全干燥后,便可用于药用,每亩百合的干品产量通常为300-350公斤。
下一篇:小麦冻害对生产的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