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软腐病主要表现为对鳞茎的危害,初期症状为灰褐色不规则的水浸状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展并向内部蔓延,最终导致湿腐现象,整个鳞茎可能出现脓状腐烂。该病原是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Jones),也被称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其属于细菌类。病菌呈短杆状,通常具备2到5根鞭毛,在肉汁琼脂平面上形成灰白色的菌落,且在CVP培养基上出现深凹陷的菌落,能够引起马铃薯块的软腐。该病原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至30℃,在36℃也能够生长,最高生存温度可达到38至39℃,最低生存温度为4℃,而致死的温度范围则在48至51℃之间。此外,E. lilii(Uyeda)Magrou也会导致百合腐烂。
这种病菌能够在土壤和鳞茎表面越冬,通常在次年春季会侵染鳞茎、茎及叶片,从而引发初期感染和再感染。
防治百合软腐病的第一步是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种植,以减少水分过多造成的病害风险。
在生长季节,尽量避免对植物造成伤口。在挖掘鳞茎时应当小心处理,尽量减少对鳞茎的碰伤,以降低感染的机会。
在必要时,可以喷洒适当的药剂进行防治。例如,使用30%的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47%的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的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进行处理,能够有效抑制病菌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