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以其雍容华贵和美丽的花朵而闻名,但在生长期内却容易遭受多种病害。已鉴定出的病害超过20种,其中包括15种真菌病害、3种病毒病害、1种线虫病害及缺素病等。
牡丹叶部的病害大多来源于真菌,其中红斑病和灰霉病是最为严重的。这些病害会导致叶片出现局部坏死或整片枯死,主要病原真菌包括牡丹枝孢霉和灰葡萄孢、牡丹葡萄孢。除此之外,还存在轮纹病、灰斑病、斑点病、轮斑病、炭疽病、锈病和白粉病等。这些病害可能导致牡丹提前落叶,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整体健康。
为了防治叶部病害,栽培管理至关重要。应在冬季进行清园,秋季彻底清扫落叶,确保浇水时不让水在叶片上滞留。同时,合理施肥,确保氮、磷、钾的配比,在覆土时避免其接触叶基。及时清除病叶和枯叶,并定期喷施苯骈咪唑类农药(如多菌灵)、有机硫制剂(如代森锌)或百菌清等,以控制或减轻病害的发生。
牡丹的枝干病害主要由上述的灰霉病、红斑病和炭疽病引起,可能导致茎部出现斑点、溃疡等症状。茎腐烂病又称为菌核病,它会使茎基或中部出现褐色腐烂,最终变为灰白色,并在病茎内外可见黑色菌核。
防治措施包括更换病土重新栽植、剪除病部,以及喷施氯硝胺、苯骈咪唑类农药或撒施硫磺粉等。由于这些真菌的寄主范围广泛,因此轮作并不容易达到控制效果。
牡丹的根部病害包括白绢病、白纹羽病、紫纹羽病、根朽病、镰刀菌根腐和根结线虫病等。这些病害会导致根茎部腐烂、地上部枯萎,并形成根结。牡丹若生长不良或根部及根颈受损,容易感染这些病害。此外,土壤粘重及排水不良也会增加病害风险。
防治措施包括在种植前清除有根结的病株,剪除部分腐烂的根系,并改善土壤的排水和通气性,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已知的牡丹病毒病害有三种。首先是斑驳病毒病,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的同心轮环纹斑,病原为环斑病毒(PRV),主要通过蚜虫传播。其次是牡丹病毒病,日本称其为轮纹病,症状表现为淡绿色褪色斑,以及不规则的环斑,最终导致植株矮化,病原为烟草脆裂病毒(TRV)。最后是牡丹曲叶病,它使植株显著矮化,病原为牡丹曲叶病毒(PLCV)。
目前可行的防治措施包括田间卫生、及时防虫以及工具消毒等。
除此之外,牡丹还可能受到类菌原体(MLO)引起的绿瓣病、缺镁导致的缺素病,以及缺钾和早春低温导致的芽枯病等影响。针对这些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保障牡丹的生长和开花。
上一篇:茶梅的繁殖技巧与最佳时机
下一篇:盆栽牡丹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