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及防治措施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核盘菌病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介绍。
核盘菌病首先表现在茎、叶柄和叶片上,典型的症状是出现水浸状病斑,随后迅速软腐。病部会长出大量白色菌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菌丝会密集形成黑色的鼠粪状菌核。一般情况下,菌核主要集中于腐烂的茎基部、腐烂的叶片、叶柄及瓜条等组织上。尽管茎表皮会出现裂缝,但木质部通常不腐烂,因此植株在初期不会表现出萎蔫的现象。然而,病部以上的叶子和茎则会逐渐凋萎、枯死。
核盘菌病的病原是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其菌核在初期为白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会变为黑色,形状类似鼠粪,大小不一,通常在1.1-6.5毫米×1.1-3.5毫米之间。此菌核在干燥环境下能存活4至11年,而在水田中则可在一个月内腐烂。菌核在5至20℃的适宜温度下吸水后会萌发,产生1至20个子囊。温度在20℃以下是其发病的适宜条件,因此多发生在晚秋和早春季节。
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进行深翻土壤,可以有效将菌核埋入土中,减少病害传播的风险。
在定植前,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可以使用40%五氯硝基苯配成药土,每667平方米使用药剂0.5-1公斤,加入15公斤细土搅拌均匀后再耙入土内。
当田间出现子囊盘时,应及时喷药以防止植株受到子囊孢子的侵染。可选用的药剂包括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以及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隔10天喷洒1次,连续防治3至4次。
在禾苗early相时,覆盖地膜也能有效阻止子囊盘的出土,从而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上述方法的有效实施,农户可以显著减轻核盘菌病对作物的影响,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
上一篇:兰花施肥应注意哪些方面
下一篇:罗汉松每年新芽的生长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