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后的玫瑰切花生产管理每年7月,全国各地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洪灾。近期云南昆明便经历了持续暴雨,造成滇池周边及丘陵低洼地区的大面积玫瑰苗被洪水淹没,浸泡时间超过24小时,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000万元。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探讨洪水过后玫瑰切花的生产管理策略。 洪灾后的气候特点气温变化在洪灾之后,棚内气温普遍偏高,日夜温差较大。例如,在滇中地区,拥有2米肩高和3.50米顶高的塑料大棚中,晴天的温度可达28度至42度,而相对较矮的大棚(肩高1.50米、顶高2.50米)内,气温则在35度至48度之间。夜间温度则降至15度至17度,大幅波动的温度给玫瑰的生长带来挑战。 空气湿度灾后塑料大棚内的空气湿度显著增加。白天,相对湿度在60%至70%之间,夜间则进一步攀升至80%至90%以上。这种湿度环境对植物的健康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洪灾后的玫瑰苗情受损情况洪灾过后,玫瑰苗普遍出现泥污覆盖枝叶、嫩枝与幼芽萎蔫或腐烂、成熟枝或老枝落叶的现象。此外,花瓣腐烂和烂苞的情况也相对严重。 洪灾后的大田管理措施排水与土壤管理应尽快排出田间积水,并适时松土,以排除根系在无氧呼吸下产生的有毒气体,减轻根系损伤,恢复正常的吸收能力。 清理损伤枝叶及时清除受损的花枝和叶片,如被压弯、泡烂或冲折的部分,之后需喷洒广普性杀菌剂,如多菌灵、百菌清及甲霜灵等,以防止病害发生。 清洗与恢复光合能力对枝叶上的污泥进行彻底清洗,以恢复它们的光合能力。同时,喷施广普杀菌剂保护受灾枝叶,减少落叶现象。 遮阳与通风通过在棚顶覆盖30%至50%的遮阳网,并打开或卷起大棚侧膜,促进棚内通风和降温,使得大棚内温度保持在28度以下,减轻高温湿度对花瓣的生理危害。 预防病害洪灾过后,需特别注意霜霉病和灰霉病的预防。因高湿度和适宜的夜间温度,病害容易发生,导致大面积落叶和烂花。可选用克露、安克锰锌、速克灵、施佳乐和瑞毒霉等农药进行有效预防。 |
上一篇:玉树冬季修剪技巧
下一篇:玉树耐寒的最低温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