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茎病害最初表现为根茎部位的发病,受害部位出现褐色病斑,病情逐渐向上扩展,最终影响到叶柄及下部叶片,造成枯萎现象。该病害的主要病原体为Phytophthora cactorum(Leb. et Cohn)Schrot,其属于真菌鞭毛菌亚门。此病原通常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繁殖,引发疾病的传播。
Phytophthora cactorum的孢囊梗细长且呈分枝状,孢子囊则有串生或侧生的特点,表面有乳突。其卵突和卵圆形的孢子大小在28至60微米之间,而厚垣孢子呈球形,直径在27至33微米之间。此外,卵孢子的直径为24至30微米,呈黄褐色,表面光滑。雄器尺寸约为13至11微米,位于侧面。
根茎病害的传播主要依赖于菌丝体、卵孢子及厚垣孢子的传染途径。它们会随着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病原体会产生孢子囊,从而通过雨水或灌溉水扩散。在降雨量较大的年份,病害发生的风险显著增高。此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地势低洼及排水不良等因素也会加重病情。
确保花圃的卫生至关重要。在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将病残体集中处理,推荐采用焚烧或深埋的方式,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存活风险。
在发病初期,建议根据情况喷洒或灌溉相关药剂。例如,可以使用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稀释到500倍,或60%琥珀酸二氢铝(百菌通)可湿性粉剂,稀释后同样为500倍液。另外,14%络氨铜水剂、77%可杀得微粒及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也是有效的选择。为提高效果,建议喷洒与灌根同时进行。灌根时,每株使用药液量为0.3至0.5升,具体根据病情调整,一般建议每10天左右施用一次,连续使用2至3次。若有需要,可加入25%喹硫磷乳油稀释1000倍液,以兼顾地下害虫的防治。
上一篇:菊花高效栽培技术
下一篇:玉树修剪技巧:打造美丽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