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三病是指菊花灰霉病、锈病和斑枯病。这三种病害在菊花生长季节常常同时发生,尤其在秋季,严重时会导致大量落叶,影响植株开花,降低观赏价值。因此,应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灰霉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茎和花。受害叶片边缘出现褐色病斑,叶柄和花柄软化后外皮腐烂,花受害时影响种子成熟。高温多雨、氮肥施用过多、栽植过密及土壤黏重等因素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1. 客土栽植:病菌在土壤中越冬,要求使用无病新土。
2. 及时清除病叶病株,集中处理以防病害传播。
3. 定植前用65%的代森锌300倍液浸根10-15分钟。
4.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避免偏施氮肥,防止土壤渍水。
5. 在发病初期喷洒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65%的代森锌500倍液、50%的多菌灵800倍液等杀菌剂。
锈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和茎。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浅黄色小斑,病叶背面也会出现小褐绿斑。后期形成隆起的疱状物,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严重时可导致全株叶片死亡。管理不善、通风透光不良、土壤缺肥或氮肥过量、土壤渍水及空气湿度过大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1. 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2. 盆栽菊花应定期疏通排水孔,防止盆内渍水。
3. 保护地栽培时注意通风透光,升温降湿,延迟叶片结露时间。
4. 发病季节喷65%的代森锌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控制病害流行。
斑枯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片。初期在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黑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直径5-10毫米,周围有不明显的黄色晕圈。湿度大时出现小黑点,病重时病斑连在一起,导致全叶焦黑脱落。
1. 合理换茬种植,选用无病植株嫁接。
2. 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
3. 经常整枝,消除病残体,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4. 发病初期可用30%的碱式硫酸铜悬浮液400倍液、80%的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的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75%的苯菌灵1500倍液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