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菊花的种植不仅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同时在经济效益上也十分可观。对于有空闲土地的农户来说,适量种植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食用菊花的种植技术,以及如何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在选择食用菊花的品种时,建议选用综合性状优良的京农生系列品种。这些品种生长稳定,抗病能力强,适合不同的种植环境,能够有效提高产量。
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良好的沙壤土地是种植菊花的关键。如果土壤过于沙质或黏重,可以使用厩肥、堆肥、泥炭、腐殖土等进行改良。在秋冬季节,深翻土地1次,有助于土壤的风化和有机质的分解,降低病虫害的基数。
在3月下旬施足基肥后,进行深翻(25厘米),进行细致的整地。整平后搭建高畦,畦宽70-80厘米、高20-25厘米,沟宽30厘米、深40厘米,这样有利于排水和根系生长。
在5月份,温室内可进行扦插育苗,6月份定植,行距为45厘米,株距为35厘米,每亩可栽3500-3800株。定植时,要注意栽植深度,以3-4厘米为最佳。在定植后灌水,2-3周后进行第一次摘心。
施足基肥是保证菊花健康成长的关键,建议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2500公斤,定期进行水肥管理,特别是在生长前期和花芽分化期,需谨慎控制浇水量,避免根系缺水或土壤过湿而窒息。
5-7月份需施用腐熟稀粪水,8月底至9月初菊花孕蕾期施肥,10月份现蕾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以确保植株的健壮生长。
在种植过程中,叶斑病、霜霉病和锈病等病虫害是常见问题。可采用50%多菌灵等药剂防治,同时要及时处理蚜虫和菊天牛等虫害,以保证植物的健康。
菊花的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进行,待70%花开放时,选择晴天露水干后采收。此后,每隔6-7天采收1次,至11月底结束。在采收过程中,要对花进行分级,剔除病虫花,确保最终的产品质量。
总之,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和防治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食用菊花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一帆风顺花的室内摆放与毒性分析
下一篇:菊花长日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