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是一种属于蔷薇科苹果属的小乔木,树高通常在3到5米之间,树冠疏散且幼枝呈紫色,具有细长的花梗。由于花果随梗下垂,因此得名为垂丝海棠。此树种的变种包括重瓣垂丝海棠和白花垂丝海棠。每年四月,垂丝海棠盛开,花朵繁茂且色彩鲜丽,秋季则结出色彩美丽的果实,果期较长。因此垂丝海棠被广泛用作庭园美化和观赏花木。
在选择砧木种子时,我们推荐使用河北省产的八棱海棠。由于其与垂丝海棠的亲缘关系较近,它的嫁接亲和力显著,且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能够抗寒、耐旱,抵御一定的病虫害,并且对盐碱土壤的适应能力也很强。首先,用清水冲洗种子,去除绒毛、杂质及秕种,选取饱满成熟的种子。然后,将筛选后的种子与湿沙混合,其中沙子需用清水洗净并用0.5%的多菌灵进行消毒,混合后保持适度湿润,比例为1:3,充分搅拌均匀。最后,将混合好的种子放入透气容器或木箱中,放置于3至5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越冬。在这段时间内,需要定期观察其温度和湿度,春暖之际需轻翻几次,以防种子发芽或霉烂。
选择育苗地时,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厚且便于排灌的沙质壤土。在入冬前进行土壤翻耕,以促进土壤熟化。每667平方米施用3至4方的土杂肥,以及适量的复合肥,如硫酸钾、磷酸二铵和硫酸亚铁等,翻耕后要均匀整平,并进行灌水,确保土壤的适宜湿度。
在翌年三月初,取出经过沙藏处理的种子,去除沙子,挑出烂种,然后将其浸泡在清水中12小时。接着,摊放在背风向阳的地方,覆盖透明塑料薄膜,四周封严,放置6至8天,每天翻动1至2次,并用温水冲洗表面粘液,以促进呼吸。当大约70%的种子出现裂口时,即可进行播种。
在惊蛰前后即可播种。选择南北方向条播,宽行50厘米,窄行30厘米,行沟深约2厘米,每667平方米播种约2公斤种子。如果墒情良好,可以直接播种,若墒情较差,则需先在沟内灌小水,再手工播种,并覆土厚度约为1.5厘米,最后覆盖农用地膜。
在播种后7到10天,海棠种子约90%会发芽。当幼苗长出两片真叶时,开始透孔放风。透风时间选择在上午10:00之前或下午15:00之后,持续约3天,然后用湿土封闭孔眼。
到了四月上中旬,海棠苗长出3片真叶时,需进行间苗和移植。间苗时应遵循留壮留齐的原则,株距大约保持在16厘米,每667平方米应保持约1万株苗。苗疏的地方可以用苗密的地方进行移栽,尽量带土栽植,并随栽浇水以提高成活率。
当苗高15至20厘米时,应开始浇水施肥,采用漫灌的方式。一般施肥量为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公斤,6月和7月各施一次,每次15公斤。施肥后及时浇水,同时需定时除去侧芽,避免养分消耗。苗期还需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是立枯病和苹果黄蚜。
嫁接前,做好接穗与砧木的准备工作,选用健康饱满的垂丝海棠发育枝作为接穗。剪下的枝条需要隔离叶片和嫩梢,保留1厘米的叶柄以利操作。将接穗放在阴凉处湿砂中保持湿润,待嫁接时从水桶中取用。
嫁接应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当砧苗基径达到0.5厘米时即可进行。采用“丁”字形芽接法,接后用塑料薄膜缠紧封严,确保只有叶柄露出。
接后10天左右需检查成活情况,若新鲜芽片脱落则说明接芽愈合成功,反之则需进行补接。接芽成活后可解绑,通通常在接后15至20天解绑。
解绑后要及时剪除接芽以上的砧木部分,剪口距离接芽0.5至1厘米,并稍向接芽倾斜,以促进剪口愈合。同时应剪除基部的萌芽,以避免影响正常生长。
解绑后及时灌水以促进新芽成长。当新梢长至10厘米以上时,开始进行叶面追肥,一般每10天喷一次尿素水溶液。在生长旺季内,注意防治叶螨和蚜虫等害虫,必要时可使用专门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上一篇:红掌不开花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木瓜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