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蛀果蛾的拉丁学名为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主要分布于苹果、枣、山楂、梨和桃等果树上。在形态特征上,成虫体长为7至8毫米,翅展可达到16至18毫米,呈灰褐色。
桃蛀果蛾的前翅在中部前缘处有一个蓝灰色的近似三角形大斑,翅面上则有7簇蓝褐色的斜立鳞毛丛。雌虫的下唇须相对较长,而雄虫的下唇须则较短。
桃蛀果蛾的卵呈椭圆形,颜色为红色,顶部有2至3圈类似“尸字形”的刺毛。幼虫的体长范围在13至16毫米之间,色泽为桃红色,前胸背板为褐色,而小幼虫则呈黄白色。需要注意的是,幼虫没有臀刺。
蛹的体长大约为6至8毫米,颜色由黄白色渐变为黄褐色。冬季形成的茧是扁圆形且丝质紧密,夏季则形成纺锤形的松软茧,外部覆盖着土粒。
桃蛀果蛾主要为害的作物包括苹果、枣、山楂、梨以及桃等水果。其幼虫阶段主要对果实造成危害,幼虫侵入果实后,会导致果实出现水珠状汁液溢出,最终干涸成白色膜痕。
幼虫在果实内部串食果肉,导致幼果在早期受害时发生畸形。此外,幼虫会将粪便排放在果实内部,从而使可食用的果实失去价值。
为了有效控制桃蛀果蛾的危害,果农应定期检查果树,发现虫害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果实的健康生长。通过综合防治手段,包括农业管理、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减少桃蛀果蛾的威胁。
上一篇:猕猴桃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探讨
下一篇:大樱桃蛴螬的有效防治策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