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橙脐黄病是我国脐橙生产中常见且重要的问题,影响了各个脐橙产区的果园。了解脐黄病的症状、发病规律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果农来说至关重要。
脐橙在经历第二次生理落果之后,部分果实的脐部开始出现黄化现象。这种黄化现象会向脐的周围逐渐扩展,最终导致果实的脱落。这一症状明显影响了脐橙的产量和质量。
脐橙脐黄病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其发病的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是影响发病情况的主要因素:
随着脐橙树龄的增加,脐黄病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这表明成熟树木的抵抗力更强。
不同品种的脐橙对脐黄病的抗性存在差异。闭脐的品种如纽荷尔脐橙和华盛顿脐橙发生较少,而朋娜脐橙和罗伯逊脐橙等则较为频繁。
脐部朝上的果实,尤其是着生在树冠外围或徒长枝上的果实,发生脐黄病的概率较高,而树冠中部和内部的果实则相对少见。
针对脐橙脐黄病,果农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在蕾期进行拉枝处理,使结果枝斜生,确保果实的脐部朝下生长,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在幼果期喷洒50~1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两次进行;或使用30~4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加0.3%尿素溶液。
若发现脐黄病初期,可以直接用250~5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涂抹于脐部,以减轻病害的影响。
对于幼年结果树,在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后,及时促夏梢生长,通过遮荫来保护果实,进而减轻脐黄病的发生。
在脐黄病发生期间,利用抑黄酯600倍液涂抹脐部,可以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持续加强栽培管理,提升树势,确保枝叶浓绿,保持正常的叶果比,这对防止脐黄病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脐橙脐黄病的防治需要果农们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从而保障脐橙的健康生长和优质产出。
上一篇:石硖龙眼:美味的龙眼品种解析
下一篇:龙眼一月管理要点助力花芽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