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嫁接在农业生产中是一项普遍使用的技术,其中“T”字形芽接法因其速度快和成活率高而受到欢迎。然而,对于枣树而言,由于其隐芽位于枣股与枝条的连接处,使得切取接皮时,上端不仅离隐芽过近,而且表面不平,导致接合时不易对齐,从而降低了嫁接成活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河北省唐县山南庄村的王山子发明了一种新的嫁接方法——倒“T”字形芽接法。这种方法借助接皮的重力作用,能够实现良好的对接,促进愈合,从而使成活率超过90%,比传统的“T”字形芽接法提高了10%。
倒“T”字形芽接法适合在6月至7月进行。首先,需去掉砧木下部的针刺,并在距离地面10厘米处,使用剪枝剪或芽接刀横切一刀,切口长约1厘米,深达本质部。接着,在横切的中间垂直向上再切一刀,长度为1.5厘米,随后将两边的皮层撇起。
接芽的下端需修整齐,并保证其厚薄与砧木树皮接近。接芽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宽度为0.7厘米。将带有隐芽的接芽镶入倒“T”字形切口内,确保其下端与砧木的横切口紧密对齐。最后,用塑料布将其包扎紧,只露出隐芽部分。
通过实施倒“T”字形芽接法,不仅克服了传统嫁接方法中的不足,还提高了嫁接的成功率。这一新技术有望在果树嫁接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果农们带来更丰收的希望。
上一篇:枣缩果病的防治措施解析
下一篇:五月荔枝科学管理技术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