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枣树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年均超过10%。截至2006年,枣类总产量已超过200万吨,种植面积约100万公顷,占全球总量的99%。随着国际市场的发展,诸多发达国家纷纷进入中国的枣业,尤其是在枣加工业上。就国内而言,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五大传统产枣省份的综合产量占到全国的90%。此外,新疆凭借独特的自然条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和全球最大的优质干枣生产基地。北方的贮藏加工及南方的鲜食枣产业也在迅速崛起,标志着枣业发展的多元化。
乌枣,作为大枣加工中的特色品种,其传统制作方法使用墨水煮枣,烟熏工艺则不符合现代卫生标准。通过改良制作工艺,现在的乌枣采用清水煮沸,并用充分燃烧的木材进行烟熏,制成色泽紫亮、纹理均匀且弹性的产品,让消费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感受到更高的卫生标准。
乌枣也被称为熏枣或焦枣,其性热,并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因而被视为滋补佳品。经过工艺改良的山东聊城乌枣,选用优质成熟鲜枣,经过水煮、窑熏、阴凉挑选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产品色泽乌紫明亮,无杂质,香甜可口,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销量不仅覆盖当地市场,还延伸至港澳及东南亚等国家。
制作乌枣的工艺流程包括:鲜枣采摘→分选→清洗→煮枣→激枣→控水→上炕熏烤→翻枣→再熏烤→挑选→包装→成品。
熏窑是乌枣加工的专用设施,建设需选在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且交通便利的地方。熏窑为半地下式火炕,分为窑面和窑体两部分,适合枣的干制及烘烤。
鲜枣采摘成熟后需进行分级,去除霉烂、虫害等劣质果实,再用清水清洗干净。煮制时利用夹层锅将水煮沸,控制时间与温度,以确保枣果达到半生不熟的状态,这样更能保留风味。
煮制后的枣需立即冷却,以产生细密纹理,若未达到标准需重煮。熏烤工序则是决定乌枣色泽与风味的关键,需掌握火候,确保水分适度蒸发。
经过一系列处理后,需对成品进行挑选,去除变形与次品,最后进行包装。合格的乌枣产品应干燥均匀、含水量适中。
乌枣的质量应符合含水量为22%–23%,果肉富有弹性,外观光泽,并且味道鲜甜,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加工过程中需选用优质燃料,并掌握适当的火力,避免枣在加工中出现严重焦糊或色泽不足的问题。此外,鲜枣的采摘时机也至关重要,最佳时机是全红色,这样才能确保良好的质量和口感。
经过多年的实践,乌枣加工技术已成为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单的产业。随着聊城市大枣项目的推进,鲜枣产量逐年上升。因此,发展乌枣加工对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尤为重要。
上一篇:冬枣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