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矮化密植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旨在将大株稀植的乔木转变为矮小紧凑的近似于小灌木的形态。这种栽培方式不仅能够节省土地资源,还便于集约化管理和现代化操作。
枣树的童期短,显示了其早花早果的显著特点。农谚“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枣树在早期的产量与单位面积的枝叶量、土壤覆盖率呈正相关。按照研究,亩枝量在0.75至2万之间,亩股量为3至6万,以及70%-85%的叶片覆盖率,亩产量可达到1200至1500公斤。因此,矮化密植的方式可以加大树体的群体结构,早早实现丰产目标。
通过矮化密植,枣树的树体在60至120厘米的高度范围内,能够更好地利用接近地表的高温二氧化碳和充足的光照。研究表明,树体上部能接收到75%-80%的全光照,中部则为30%-35%。这使得中下层叶片能够获得充分的阳光,促进叶片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从而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提升果实的品质和糖分含量。
对于矮化密植的枣园,一般每亩栽种440株(1×1.5米),或330株(1×2米)。若与谷物或蔬菜间作,则可采用每亩220株(1.5×2米)或110株(2×3米)的种植方式。最理想的栽种行向为南北向,这样能够实现均匀受光,促进果实的着色与早熟,并提升果实的总体品质。
在整地时,建议采用开沟吊槽的方法。首先开挖60×60厘米的沟,将生熟土分开处理。熟土需与农家肥和适量磷肥拌匀后回填,再将生土处理后回填到上层。栽植枣苗时注意深度,确保浇足定根水。
在枣树生长的初期,要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土肥水的管理。在第一年,枣树便会开花结果,预计当年产量少量。至第二年,亩产量可达200至300公斤,第三年可增至600至800公斤,而第四年进入盛果期时,亩产量能够达到1200至1500公斤。
在第五年,需要每隔一行进行平茬处理,每年3月中下旬进行。平茬后,要削平锯口以防养分流失。适时抹芽、摘心、环剥、修剪等措施将有助于保持树体矮小及通风透光,从而形成丰产的树形。这种新型的栽培模式能够持续保持高产和稳产,长达20年的时间。
综上所述,枣树的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不仅具备早见成效的优势,还有助于提升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下一篇:荔枝龙眼果实采收后的管理要点